-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园居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中植物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心灵宁静的过程。
“第功虚药笼”,开篇即以“药笼”为引,暗示园中不仅有药物的培育,更蕴含着对生命、健康与自然之美的追求。“虚”字则透露出园中植物虽多,但并非仅仅为了实用,更在于欣赏与感悟。这句诗仿佛在说,园中的每一种植物都承载着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它们不仅仅是药材,更是自然界的艺术品。
“献颂自春朝”,春日里,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诗人在这里将园中的植物比作献上的颂歌,赞美春天的到来。春朝,即春季的早晨,是自然界最富有生命力的时刻,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与对大自然美好景象的颂扬。
“畸客无芳思,犹堪赋远条。”“畸客”一词,既指诗人自己,也暗含了对园中独特植物的描述。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是寻常的植物也能激发诗人的灵感,让他愿意去赋予它们更深的意义。这里的“远条”可能是指远处的树枝,也可能象征着远方的思绪。整句话传达出即便是在平凡的环境中,诗人也能找到创作的源泉,表达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园中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敬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心灵栖息地的愿望。通过“药笼”、“春朝”、“畸客”等意象,诗人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园居世界,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与人文关怀的和谐统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咏汤婆长句寄谈勿庵勉之共发一笑
岁晚江乡雪盈尺,小斋不禁寒气逼。
先生独卧不成眠,两脚浑如水中石。
今宵何幸得温温,伸去缩来随意得。
非关被底别藏春,深藉汤婆有馀力。
此婆生来名阿锡,纺织无能有潜德。
缄口何曾说是非,谋身不解求衣食。
寂寂无声伴到明,不作骄痴取怜惜。
君不见此婆有妹名青奴,骨格玲珑如姊默。
不容暑气侵肌肤,亦与先生旧相识。
只因寒暑不同时,弃舍尘中倚空壁。
题王叔明墨竹为郑叔度赋
吴下王蒙艺且文,吴兴赵公之外孙。
黄尘飘荡今白发,典刑远矣风流存。
华亭米芾称善画,每观蒙画必叹诧。
谓言妙处逼古人,世俗相传倍增价。
昔年夜到南屏山,高堂素壁五月寒。
壁间举目见修竹,烟雨冥漠蛟龙蟠。
呼童秉烛久不寐,细看醉墨王蒙字。
固知蒙也好天趣,画师岂解知其意。
分枝缀叶人所知,要外枝叶求神奇。
天机贵足不贵似,此事不可传诸师。
麟溪郑君好奇士,爱画犹能赏其趣。
呜呼世间作者非不多,郑君甚少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