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海(běi hǎi)的意思:指北方的大海,也可比喻辽阔广大的地方。
鼎炉(dǐng lú)的意思:指国家政权的中心和根基。
凡夫(fán fū)的意思:指普通人,平凡的人。
浮生(fú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如浮云般短暂而虚幻。
宫殿(gōng diàn)的意思:宫殿是指帝王居住的宏伟建筑物,引申为豪华富丽的住所或场所。
合天(hé tiān)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与天地合一。
还丹(huán dān)的意思:指炼制丹药的一种方法,也用来形容病情好转或人体恢复健康。
恍惚(huǎng hū)的意思:形容思想或感觉迷糊,不清晰或不真实。
见得(jiàn dé)的意思:指对某种情况或事物有充分了解,能够正确判断或预测。
妙道(miào dào)的意思:指高深奇妙的道理或方法。
南溟(nán míng)的意思:指南方的大海,也泛指辽阔的海洋。
是凡(shì fán)的意思:普通人,一般人
天倪(tiān ní)的意思:指人的才华或技艺高超,超凡脱俗。
醯鸡(xī jī)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品的外表华丽而内里却空虚、不值得珍视。
行气(xíng qì)的意思:指人物的威望和声誉在一定范围内流传开来。
虚无(xū wú)的意思:没有实际内容或意义的空虚状态。
造化(zào huà)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变化或转变,特指突然发生的变故或意外情况。
自是(zì shì)的意思:自然是如此,毫无疑问
- 注释
- 绛桥:红色的桥梁,可能象征修炼或某种精神象征。
凡夫:普通人,指未得道的人。
著相:执着于外在现象,不悟真谛。
北海:象征北方或宇宙的中心。
南溟:南方的海洋,象征南方或大地的尽头。
虚无:道教术语,指超越世俗的空灵状态。
还丹:道教术语,指修炼成的内丹,象征精神上的成就。
恍惚:形容精神恍惚,进入玄妙境界。
醯鸡:醋瓶中的小飞虫,比喻人生短暂且受限。
- 翻译
- 在红色的桥梁上行走,修炼的气息总是偏离正道,这是因为凡人执着于表象而迷失了自我。
北方的炼丹炉象征着宇宙的创造与转化,南方的宫殿则融合了天地的奥秘。
通过修炼达到虚无的境界,就能借助丹药之力实现身心合一,达到至高妙境。
如果能在短暂的世间生活中领悟这一切,那么人生就如同醋瓶中的小飞虫,渺小且局限。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继先的《金丹诗四十八首》中的第34首。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对道家修炼金丹的追求与感悟。
“绛桥行气总为非”开篇即引入一个问题,绛桥是道教传说中修炼成仙的地方,“总为非”意味着诗人对现实中的种种修炼手法持有质疑态度。紧接着,“自是凡夫著相迷”则表明诗人认为世间人往往沉迷于表象之中,难以真正领悟道理。
“北海鼎炉分造化”和“南溟宫殿合天倪”两句,描绘了一个宏大的修炼场景,其中“北海鼎炉”与“南溟宫殿”构成一对比,显示出道家的修炼不仅需要内在的精神转化,也需要外在环境的支持和配合。这里的“分造化”和“合天倪”,则隐喻了道家追求与自然、天地和谐统一的理念。
“虚无只就还丹力,恍惚身成妙道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炼金丹的体验,通过“虚无”、“还丹力”,强调了内在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同时也透露出一份神秘而又不易捉摸的感受。
最后,“若向浮生能见得,浮生只可比醯鸡。”则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一种看法。这里“浮生”指的是世间短暂而无常的生命状态,而“比醯鸡”则用来形容那些被世俗束缚的人,如同困在笼中的鸡,失去了自由和真实自我。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道家修炼金丹之路的理解和追求,还隐含着对世间迷失与解脱的深刻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平陵宜山堂诗
我闻宜山堂,结构平陵阳。
群公争赋诗,佳咏皆琅琅。
何处最宜山,奇峰出短墙。
石屋一片云,黛色映筼筜。
隔帘见幽壑,入户飞层冈。
枯藤与古木,掩映多奇光。
峰影落清泉,水面还苍苍。
何时最宜山,山静觉昼长。
朝霞与夕烟,树色分微茫。
春明山翠浓,夏雨山风凉。
明月出远岫,秋峰群相望。
何人最宜山,先生称古狂。
芒鞋筇竹杖,荷衣薜荔裳。
看山无朝暮,一卷或一觞。
手招西爽来,披襟从徜徉。
斯景与斯人,是名宜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