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到亡吴日,天留霸越功。
魄堪寒夜月,香亦扑秋风。
这首诗名为《西施吟》,由宋代诗人何云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西施的想象和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与历史感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此诗以“曾将分镜泪,洒向馆娃宫”开篇,立刻设定了一种哀婉的情境。西施被选入宫中,她在这里落泪,泪水如同撒下的碎银一般,这不仅是对美人离别之痛的描写,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凉。
接下来的“狐到亡吴日,天留霸越功”一句,则将诗意引向历史深处。这里的“狐”指的是狐假虎威,借用了历史上著名的故事来表达西施虽身在宫中,但她的美貌和智慧并未因此而减损,反而被天命所保留,以完成她那“霸越功”的伟大使命。
第三句“魄堪寒夜月,香亦扑秋风”则又回到西施的个人情感上。诗人通过对月亮和秋风的描写,传达了西施在夜晚独处时的心境,那种清冷与孤寂之中,她的美貌依旧,如同秋风中的香气扑面而来。
最后,“愧杀辘轳辈,鱼须出袖中”一句,则是对历史人物西施智谋的一种颂扬。这里的“辘轳辈”指的是车轮和绞索,都是古代刑具,而“鱼须出袖中”则是形容西施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手段。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西施智慧与勇气的敬佩。
整首诗通过对西施生活片段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位历史美女的多面性格和她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英雄故事,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何云对女性才情与力量的独到见解。
帆疏疏,纤绿蒲,二十四幅轻江湖。
高秋逆水上天去,朝过瓜步暮濡须。
长风沙头问鲤鱼,大孤山侧鸣寒乌。
鱼腹无书报家信,凭乌为到西山区。
西山松柏应更好,及取之官来拜扫。
阴风中夜鸣,密雪逗晓积。
谁言有蓬巷,但见铺瑶席。
忽忆在山中,开户群峰白。
当时吟不厌,尽日坐岩石。
徬徨怀故人,憔悴为迁客。
欲泛剡溪船,路长安可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