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哲理为底蕴,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境界。
首句“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运用了禅宗中“幻象”的概念,指出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但并非所有虚幻之物都能消失无踪,暗示着存在一种永恒不变的真理或实体。这种对虚实、生灭的辩证思考,体现了禅宗追求本心、洞察宇宙人生真谛的精神。
接下来,“光无不透,明无不彻”则进一步阐述了这种真理或实体的普遍性和无所不在。无论在何处,无论何种状态,真理都能穿透表象,照亮一切,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这与禅宗强调直觉、顿悟的修行方式相契合,即通过内心深处的洞察,直接领悟到宇宙的真理。
“长歌吹起棹头风,永夜恣眠篷底月”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自由的世界。长歌之声与风吹动桨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悠扬、和谐的氛围;而夜晚在篷下安然入睡,月光洒满篷顶,更显现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种情景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象征着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心灵得到释放和安宁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学,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映射人类心灵的探索与觉醒,体现了宋朝禅宗文化的特点,以及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游谢氏山亭
沦老卧江海,再欢天地清。
病闲久寂寞,岁物徒芬荣。
借君西池游,聊以散我情。
扫雪松下去,扪萝石道行。
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
花枝拂人来,山鸟向我鸣。
田家有美酒,落日与之倾。
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
郡斋平望江山
水路东连楚,人烟北接巴。
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
庭树纯栽橘,园畦半种茶。
梦魂知忆处,无夜不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