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六四叔村居即事十二绝·其三》
《次韵六四叔村居即事十二绝·其三》全文
宋 / 刘子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偶随流水僧家身世浑如谷芽

午梦不知缘底破,篆烟烧遍一盘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谷芽(gǔ yá)的意思:指农作物的幼苗刚出土,还未长大成熟。

浑如(hún rú)的意思:形容事物混乱、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盘花(pán huā)的意思:形容花朵盛开的样子,也比喻事物繁荣兴旺。

僧家(sēng jiā)的意思:指僧人、寺庙或与僧人有关的事物。

身世(shēn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出身和背景。

随流(suí liú)的意思:跟随主流或大众的思想、行为或潮流。

烟烧(yān shāo)的意思:指火势猛烈,烟尘扑天的火灾。

缘底(yuán dǐ)的意思:指两人因为缘分浅薄而无法成为真正的朋友或伴侣。

篆烟(zhuàn yān)的意思:篆烟是一个汉字词语,用来形容书法或篆刻的烟雾样式。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烟雾弥漫的样子,也可以用来形容墨烟飘逸的书法或篆刻作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子翚的作品,名为《次韵六四叔村居即事十二绝(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超脱和淡泊之情怀。

“偶随流水到僧家”,这里的“偶”字表明这是一种偶然的行为,诗人随着流水来到了僧家,流露出一种无为而治的自然态度。僧家往往象征着清净和脱俗,这里可能也是诗人心灵寄托之所。

“身世浑如焦谷芽”,这个比喻非常生动,“焦谷芽”指的是谷物被火烧焦后剩下的芽,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看破和超越。这里的“浑”字意味着混沌不明,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脱离尘世的意境。

“午梦不知缘底破”,午梦,即中午的小憩,这里暗示了一种心灵的放松和忘我。诗人在午睡中,不知何时梦醒,也不知道自己与尘世的联系何时会断,显示了对现实世界的淡漠。

“篆烟烧遍一盘花”,“篆”字在这里可能是指一种特殊的香料或熏香的方式。“一盘花”则可能是茶炉旁边摆放的一些供观赏的小花卉,或者只是诗人心中所想象的一幅画面。烟气缭绕中,这些小花似乎也被赋予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越世俗纷扰的心境。

作者介绍
刘子翚

刘子翚
朝代:宋   字:彦冲   号:屏山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生辰:huī)(1101~1147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猜你喜欢

张百户惠李

惠来仙李好,礧砢出冰盘。

莹洁虬珠润,赪红玛瑙寒。

自应同石髓,谁复羡龙肝。

若遂王戎意,如今那得看。

(0)

桃李树

托根游宴地,寒树亦花开。

独在凄凉处,春风泪满腮。

(0)

二十八日驻跸鸡鸣山之沙城出营閒游

清跸驻沙城,玉帐淩高丘。

团营百里静,日已明戈矛。

田家惜筋力,禾黍尚未收。

盲飙吹沙尘,泱漭烟云浮。

晚景风稍定,天宇澄素秋。

辕门得随步,延目遂夷犹。

近瞩鸡峰秀,净见浑河流。

去适山水情,返值公与侯。

撝诃盛驺从,意气赫道周。

古来说良将,不贻明主忧。

岂伊重高爵,激烈著嘉谋。

裹革志何壮,据鞍心未休。

一身岂复惜,百代声名留。

迟回白日下,欲言无与酬。

俛仰气益奋,把笔试欲投。

拔剑坐深夜,寒光冲斗牛。

何当一搴旗,兵气扫旄头。

归悬藁街邸,歌舞颂皇猷。

铭功在彝鼎,彼哉不怀羞。

(0)

送人作教官

振铎南行别缙绅,不瞻风采自伤神。

可堪落日惊残雨,空拟看花及早春。

驿路薰风初去客,圜垣斜日独愁人。

到家稚子如相问,万里凄凉谁是亲。

(0)

水龙吟.寿建安少傅

一星南极辉光,每年腊节明朝见。

黄封赐酒,翠盘仙脯,画堂张宴。

济济嘉宾,谋谟耆老,文章英彦。

想从初独禀,武夷之秀,金榜登高选。

早侍九华春殿,彩毫挥、五云腾绚。

驱驰扈从,东征北讨,马蹄行遍。

身仕三朝,手调金鼎,芳名驰远。

愿长年佐辅,皇恩帝德,百寮冠冕。

(0)

侍游西苑应制·其三

金露玉虹相并立,方壶萧散对瀛洲。

欲存峻宇千春鉴,长奉鸾舆万岁游。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