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以静而方,天以动而圆。
静久必成润,动极遂成然。
润则水体具,然则火用全。
水体以器受,火用以薪传。
体在天地后,用起天地先。
成然(chéng rán)的意思:指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达到某种状态。
动静(dòng jing)的意思:指有关动作和声音的情况。
方圆(fāng yuán)的意思:指范围、界限之内。
然则(rán zé)的意思:表示转折关系,用于引出后面的事情或观点。
遂成(suì chéng)的意思:实现、完成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薪传(xīn chuán)的意思:薪传指柴薪相传,比喻知识、学问等代代相传。
正方(zhèng fāng)的意思:指正直、公正、正派。形容人品高尚,言行端正。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观物吟》,他以自然现象阐述宇宙秩序和人生哲理。首句“地以静而方,天以动而圆”形象地描述了地的稳定与方形,天的旋转与圆形,体现了阴阳对立统一的理念。接着,“既正方圆体,还明动静权”强调了天地间万物的规则与变化之道。
“静久必成润,动极遂成然”说明静止积累会带来滋润,动态达到极致则形成自然法则。诗人进一步通过“润则水体具,然则火用全”将水的柔和与火的活力进行类比,揭示出万物生长变化的内在规律。水与火虽性质不同,但都在各自的环境中发挥其作用。
“水体以器受,火用以薪传”表明水需要容器来承载,火需柴薪传递其能量,暗示世间万物各有其承载和传递的方式。最后两句“体在天地后,用起天地先”强调了“体”(本质)与“用”(表现)的关系,即本质虽然隐于天地之后,但作用却先于天地显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现了邵雍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