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竹 里 唐 /李 涉 竹 里 编 茅 倚 石 根 ,竹 茎 疏 处 见 前 村 。闲 眠 尽 日 无 人 到 ,自 有 春 风 为 扫 门 。
- 注释
- 竹:竹子。
茅:茅草。
倚:靠着。
石根:山石的根部。
疏处:稀疏的地方。
见:看见。
前村:前方的村庄。
闲眠:悠闲地躺着休息。
尽日:整天。
无人到:没有人来。
自:自然。
春风:春天的风。
扫门:打扫门户。
- 翻译
- 竹林中搭建着茅草屋靠着山石根部,
竹子间的缝隙里能看见前面的小村庄。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竹里编茅倚石根",开篇即刻画出一幅居住在竹林深处,依傍着坚固的石头而建的茅屋景象,给人以归隐田园的感觉。"竹茎疏处见前村",随后诗人通过稀疏的竹丛间隙窥视到了前方的村落,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暗示了诗人对于外界生活的一种观察与思考。
"闲眠尽日无人到",表达了一天之中除了诗人自己的沉睡外,几乎没有他人的足迹。这样的环境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远离喧嚣的意境,使人感到一种难得的宁静与孤独。
最后一句"自有春风为扫门",则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描绘。在这个寂静无声的地方,即便是清扫门前的落叶,也不需要人工,只需等待春天的微风,它会轻柔地吹拂掉这些杂物。这句话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寄情于自然,更强调了一种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