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从垄坻去,垄坻多羌兵。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顾 中 舍 赴 德 顺 军 宋 /梅 尧 臣 闻 从 垅 坻 去 ,垅 坻 多 羌 兵 。明 月 共 临 峡 ,风 泉 如 哀 筝 。志 士 莫 忆 家 ,将 军 亦 儒 生 。
- 注释
- 垄坻:山崖高地。
羌兵:羌族士兵。
明月:明亮的月亮。
哀筝:悲伤的筝声。
志士:有志向的人。
将军:军事领袖。
儒生:受过儒家教育的人。
- 翻译
- 听说从山崖高地离开,那里有许多羌族士兵。
明亮的月亮共同照耀峡谷,山间的风声和泉水声如同悲伤的筝声。
有志之士不必想念家乡,将军也是饱读诗书的文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顾中舍赴德顺军》,描绘了友人顾中舍即将前往边疆德顺军任职的情景。诗中通过“闻从垄坻去,垄坻多羌兵”表达了对边关战事的关切和对友人此行的担忧,暗示了前方的危险与紧张气氛。接着,“明月共临峡,风泉如哀筝”运用了自然景象,以明亮的月光和凄凉的泉水声烘托出一种悲壮而宁静的氛围,仿佛在低吟着离别的哀歌。
“志士莫忆家,将军亦儒生”这两句是对顾中舍的勉励,鼓励他作为有志之士,应忘却个人小家,展现出军人的坚韧和文人的儒雅风范,投身于保家卫国的重任之中。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牵挂,又有对边关将士的敬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高尚的品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江红
夜雨空阶,寻短梦、重衾寒恋。
记那日、芳郊香径,桃花人面。
楼上春暄开翠幕,窗前侍女挥纨扇。
把红红、白白纫芳词,思量遍。武陵洞,天台院。
路已失,峰犹转。恰胜常道罢,回眸难见。
山獭有情空抱木,冰蚕到死仍留茧。
好风光、如梦复如尘,肠千断。
弘治己酉盆池莲一茎三花八月梦登鸡鸣山见日出众以为异是秋予下第而三儿生自是栽莲未始成也五月十日方小试盆池一花追忆往事诗以记之
碧玉波间品字红,转头三十四薰风。
天机云锦人看汝,汲水薶盆我已翁。
日畔早霞争借彩,月中香雾已浮空。
书生结习真堪笑,时复凭阑忆梦中。
破镜篇
破镜宁终破,不愿重入奁。
断弦宁终断,不愿鸾胶粘。
人生一生惟一死,此身岂可轻相许。
因循一语涉狐疑,死向重泉作羞鬼。
所以古志士,跬步不敢轻。
譬逢三岐路,熟问乃敢行。
屹立万仞冈,决眦孤风生。
乾坤落落一身远,风尘混混双眸明。
古人已去不可作,末世吁嗟轻唯诺。
昨日仇雠今友朋,朝哭泣兮暮欢谑。
凉风萧萧吹客衣,苍茫岁晚孤鸿飞。
梅花夹道慵举首,涕泪满襟怀昔时。
我愿天地间,万事皆从愿。
有始必有终,不作风花片。
陶然百岁中,永绝痴儿面。
君不闻蔡琰胡笳十八拍,千载英雄泪如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