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语翻千偈,书来又一言。
船稳江吹坐,楼空月入樽。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充满了深远的哲理与超脱的心境。诗人在夜静人稀的时候,翻阅佛经千余偈,不禁又有所感发而为言。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也反映出他超然物外、自在飞翔的人生态度。
"此身真佛祖,何处不羲轩"这两句,显示了苏轼将个人修养与宇宙万物合一的思想境界。他以自身为佛,以大自然为庙堂,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接着的两句 "船稳江吹坐,楼空月入樽" 描述了诗人在静谧的夜晚,乘着一艘稳固的小船,在微风中漂浮于江面上,楼阁间也透进了清辉的明月,仿佛月光也随着酒樽中的液体流淌。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也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 "遥知思我处,醉墨在颓垣" 则透露出朋友或知己在远方,对诗人的思念之情。"醉墨"二字,或许指的是诗人饮酒至醉,用墨写下此时此刻的感慨,而"颓垣"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苏轼在这里不仅展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将这种境界演绎得淋漓尽致。
凭谁画就沧溟,影连南极摇空碧。
茫茫何在,云帆吹送,高秋今夕。
蛇种城遥,鳀人国杳,水天无迹。
正银涛上涌,冰丸倒射,应笑岸临风帻。
为问乘槎此客。挹长庚、几经沦谪。
一官寄耳,乾坤奇处,肯教轻掷。
身到清虚,胸呑云梦,旧闻嫌窄。
看蛮童起舞,澄辉零乱,泻莲花白。
荷声碧槛,蒜影纹帘,诗在枕根梦觉。
钗边缀虎,扇底弹蝇,输与彩舟佳约。
记琵琶、初见湾头,才舒新眉半萼。
立尽梅阴,晚雨犹鸣青蒻。
赢得星星短鬓,羞照江心,一规铜魄。
凉生楚簟,怨人宫砂,多少玉窗罗幕。
想南湖、十顷菱波,閒了微吟浅酌。
还认取、天际归帆,飞凫阑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