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时人为邓盛语》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汉献帝时期,邓盛与皋陶之间的对话场景。通过“淑问”一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对话中充满了智慧与道德的探讨。皋陶作为古代著名的司法官,其名声与智慧在历史上传颂。邓盛与之交流,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才智,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公正、道德的重视。
诗中的“得竟”,可能指的是讨论或辩论达到了深入和全面的层次,双方都充分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并且在交流中寻求共识。这种场景在古代的学术讨论、政治决策中并不罕见,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知识、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于社会正义的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虽简短,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古代中国对于道德、法律、智慧的深刻理解与追求。通过邓盛与皋陶的对话,我们仿佛能窥见那个时代知识分子间的相互启发与思想碰撞,以及他们对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努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泥溪驿中作
山驿萧条酒倦倾,嘉陵相背去无情。
临流不忍轻相别,吟听潺湲坐到明。
叠字招隐·其一
逐逐何时知足。来归山,共种菊。
有松为酒,有藜当肉。亦有涧底芝,亦有岩上瀑。
白日自觉如年,青山长是对目。
闲云与充封门人,清风为作扫室仆。
朝宴息乎长松之阴,夜偃仰乎冷翠之谷。
我无涕唾津精气血液,了绝喜怒哀乐爱恶欲。
练空碧毓紫冲兮身如玉,乘气御飞兮咏九霞之曲。
布袋和尚赞
布袋包尽太虚空,拄杖击破三千界。
世界若还击得碎,拄杖何止如许大。
若言包得太虚空,虚空却在布袋外。
如何偏爱此等物,常与小儿作一队。
问世人,会不会。夺了他拄杖,抢了他布袋。
打杀许多小孩儿,看他弥勒何能解。
弥勒抚掌笑呵呵,明月清风无挂碍。
等到龙华三会时,依前有一弥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