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张南山二景·其二》
《张南山二景·其二》全文
明 / 张宁   形式: 五言绝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长子(zhǎng zǐ)的意思:长子指的是家庭中排行最大的儿子,也可以泛指家中的长辈或者长辈的长子。

春事(chūn shì)的意思:指男女之间的情事或性事。

耕耘(gēng yún)的意思:指农民进行耕作和播种的劳动。比喻辛勤努力地工作或经营。

平春(píng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气候温和,天空晴朗。

山居(shān jū)的意思:指居住在山中,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

时平(shí píng)的意思:平时、平凡的时候。

随处(suí chù)的意思:到处都有,无处不在

朱陈(zhū chén)的意思:朱:红色;陈:陈旧。形容事物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或存放而变得陈旧。

子孙(zǐ sūn)的意思:后代、子孙后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张宁对乡村生活的独特见解与感慨。通过“不见旧朱陈,山居长子孙”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传统乡村社会变迁的思考。朱陈是古代中国两个著名的姓氏,这里可能象征着过去的乡村家族。山居长子孙,意味着在山间居住的家族世代繁衍,传承不息。

接着,“时平春事蚤,随处好耕耘”两句,展现了和平年代里春天来得早,人们在各个地方开始耕作的情景。这里的“蚤”字,意为早,强调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农事的及时开始。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以及对自然与人类活动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对乡村生活质朴与和谐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时间流转、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张宁
朝代:明   号:方洲   籍贯:浙江海盐   生辰:1426—1496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猜你喜欢

唐开成年墓志石

鸿濛肇开辟,变嬗几成毁。

寥寥断竹歌,瓦堲溯姚姒。

周坟典以族,讵认青乌子。

公琴记咎繇,邢山称东里。

葛淯失之矫,璠玙过于侈。

焉知宫夹墓,莫识龟言水。

铜槃字十六,铭自比于始。

延陵有孔篆,乌宁半辞止。

汉砖犹简朴,石章寖华靡。

无愧惟有道,媚俗多虚美。

七松谈士良,何以惩不轨。

载笔鲜南董,袭浮谬臧否。

岂悟冢中人,三百年不死。

妇名弗出阃,古未有碑诔。

谥见春秋初,志起典午氏。

簪蒿隐士妻,芳刻垂千祀。

杨高托不朽,习之文中理。

或犯葵丘禁,息国事何耻。

蛾眉为黄土,磨灭更谁纪。

宰如比何人,维邑之士女。

逸民孺仲裔,冰雪濯纨绮。

采俪古鄞州,俭勤终莫齿。

试问几何年,颇与铜人似。

虽微黄绢辞,亦质而不俚。

丘夷池又平,蓬颗今廛市。

聚庐寒劫灰,馀光辉泥滓。

曰德巢由俦,闺曰莱鸿比。

我行松柏下,势荣朝菌尔。

隆碣牛砺角,翁仲卧荆杞。

兰艾均一尘,玉珉同一燬。

孤竹梦泡然,柳下垄孰是。

片石幸有传,诗以贻彤史。

(0)

东山

东山美周公,千载邈遗音。

槃槃谢家安,陈迹犹可寻。

仰睇虞峰高,俯挹娥涛深。

伟人不可作,感慨生登临。

典午鼎岌岌,日夕照忠忱。

谈笑沮温谋,尊俎却氐侵。

斯民免为鱼,清风濯釜鬵。

抚筝疑未释,西州复沾衿。

紫囊皆少年,秉钺扫云阴。

茂绩世茅土,有孙亦璆琳。

祚移卯金刀,志士皆噎喑。

曷不效靖节,种菊遁幽林。

既縻无嘉爵,空怀子房心。

鸿鸣九霄远,雉翳嗟珍禽。

行藏异危逊,览古得良箴。

吾游几入越,独欠隮崟岑。

晋士岂清谈,底柱屹江浔。

翠屏倚空碧,浮云更古今。

永言广武叹,谁续洛生吟。

(0)

南剑倅赵用甫权郡有小集以祈晴不用妓移晚筵于潘司户

君侯风谊薄云高,轸念征夫跋涉劳。

雅宴朝陪青玉案,馀欢晚属念珠曹。

向来惊下曾参杼,此去谁分范叔袍。

斋閤祈晴行有应,免教雪虐更风饕。

(0)

黄花

四月扬州芍药多,先时为别苦风波。

还家忽忽惊秋色,独见黄花出短莎。

(0)

城东寺菊

黄花漠漠弄秋晖,无数蜜蜂花上飞。

不忍独醒孤尔去,慇勤为折一枝归。

(0)

杂咏五首·其二

白头重到太宁宫,玉佩琼琚在眼中。

歌舞可怜人暗换,花开花落几春风。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