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远非初意,三年乃逮兹。
设能先执领,安用屡移棋。
事顺乏人干,乏人责在谁。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西陲》。诗中描绘了边疆地区动荡平定后,军队未能得到休息的情景。表达了对远征初衷与实际结果之间差异的感慨,以及对能否有效指挥军队和人事安排的反思。
首句“西陲方荡定”,点明边疆地区刚刚平定,局势稳定。接着“卒未得休师”一句,转折指出尽管战事已止,但士兵们并未得到应有的休整,暗示了战争带来的长期影响。
“勤远非初意,三年乃逮兹”两句,揭示了远征并非最初计划,而是经过了三年的时间才得以实现,表达了对战争持续时间之长的无奈与反思。
“设能先执领,安用屡移棋”运用比喻,假设如果能够事先正确指挥,是否就不需要频繁调整策略或战术布局,暗含对指挥决策的质疑与思考。
“事顺乏人干,乏人责在谁”最后两句,提出问题:事情顺利进行时,为何仍缺乏执行的人手?责任应当归咎于谁?这反映了对人事管理与执行力的关注,以及对领导层责任的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边疆平定后的反思,展现了对战争、指挥、人事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治理和军事战略的独到见解。
皎日中天万国明,恢恢贤路庆端平。
月正元日下书诏,二十六人登姓名。
西泽射陈狸首节,东廉歌奏鹿鸣声。
谬侯何幸身为驾,要示周行玉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