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阴古所惜,君今惜馀分。
忽然舍我去,翩若风中云。
柏子(bǎi zǐ)的意思:指柏树,比喻品德高尚、坚贞不屈的人。
别来(bié lái)的意思:不要再来
不问(bù wèn)的意思:不关心;不去询问。
不徒(bù tú)的意思:不仅没有白费力气,而且有所收获。
尘土(chén tǔ)的意思:指尘埃、灰尘,也用来比喻贫穷、卑微、平凡。
成癖(chéng pǐ)的意思:指某种不良习气或嗜好已经成为人的固定习惯。
成功(chéng gōng)的意思: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帆风顺。
持咒(chí zhòu)的意思:指人们通过念咒语或持有符咒来祈求保佑或驱除邪恶。
冲天(chōng tiān)的意思:形容力量、声势、气势等极为强大,无法抑制或阻挡。
寸阴(cùn yīn)的意思:指时间的短暂和宝贵。
怠惰(dài duò)的意思:指懒惰、懒散,不肯努力工作或学习。
得君(de jūn)的意思:指得到君主的宠信和重用。
隔宿(gé sù)的意思:指隔夜、过夜。
忽然(hū rán)的意思:突然,意外地发生或出现
欢欣(huān xīn)的意思:非常高兴和快乐。
鸡群(jī qún)的意思:指很多鸡聚集在一起的场景。
精勤(jīng qín)的意思:勤奋努力,精益求精
兢兢(jīng jīng)的意思:小心谨慎,恭恭敬敬。
茅斋(máo zhāi)的意思:指清净的茅草房,比喻修身养性,追求宁静和精神净化。
穷昼(qióng zhòu)的意思:指白天时光短暂,时间不够用。
取名(qǔ míng)的意思:给人物或事物起名字。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所闻(suǒ wén)的意思: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
土中(tǔ zhōng)的意思:指事物在土地中间,形容平凡、普通。
问道(wèn dào)的意思:指探求真理、追求道德、智慧的行为。
轩昂(xuān áng)的意思:形容气势盛大,威风凛凛。
学道(xué dào)的意思:学习道德修养和道德准则。
一物(yī wù)的意思:指一件事物或一个物品。
斋薰(zhāi xūn)的意思:指人们在斋戒时所散发出的香气。
昼夜(zhòu yè)的意思:昼夜表示白天和黑夜,也用来形容时间的长久或不停止。
坐禅(zuò chán)的意思:指修行佛法时,打坐静思,专心默念佛号。
冲天鹤(chōng tiān hè)的意思:形容志向远大,气势雄伟的人或事物。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的《赠浮屠勤上人》。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佛学修行者的尊敬和自我反省的诗。开篇“隔宿不问道,此语幼所闻”表明作者从小就听闻过关于道法的教诲,但却未能深入其中。这两句设置了全诗的基调,既有对佛道修行者的敬仰,也有对自己未能早日投身于此的自责。
“汨没尘土中,岁晚方得君”则是说作者在尘世的纷扰中迷失了方向,直到年事已高才遇见这位勤修佛道的上人。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个人修行不足的感慨。
接下来的“学道戒怠惰,成功在精勤。勤哉勤道者,取名不徒云”是对佛道修行者的赞美,强调了学习佛法必须戒除懒惰,成功来自于不断的精进和勤奋。这两句是全诗思想的核心所在。
“别来十二秋,东游遍温鄞。持咒动至暮,坐禅常达昕”则描绘了上人修行佛道的情景,上人的十二年时间里,不断地进行着禅定和咒语的修炼,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钦佩。
“寸阴古所惜,君今惜馀分”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珍视,认为任何一分一秒都不应浪费,而上人则更是如此,珍惜每一个修行的机会。
“兢兢穷昼夜,直欲忘斋薰。轩昂冲天鹤,那容混鸡群”这里作者用了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佛道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上人高洁脱俗的精神状态的赞叹。
“我老懒成癖,见君但欢欣。茅斋无一物,坐对柏子焚”则是说作者虽然年迈且懒惰已成习性,但在见到上人的修行后,却感到十分高兴。在茅庐中没有任何东西,只有坐在那里看着柏树的烟火。
最后,“忽然舍我去,翩若风中云”则是表达了上人突然离去的场景,以及作者对其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状态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佛道修行者的赞美,反映出作者自身对于佛学修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丝自我反省的意味,是一篇融合了敬仰与自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