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这首诗出自《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这段文字描绘了一种美好的情感交流场景。"有杕之杜,生于道左"中的"杕"是一种树木的名称,这里可能指的是树枝繁茂的杜鹃花;"彼君子兮,噬肯适我"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邀请,"噬肯"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愿意"或"乐于"之意;"中心好之,曷饮食之"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朋友到来的期待和欢迎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重复的结构强调了主题,即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邀请。这种形式上的处理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真挚情感。同时,这种结构也使得整首诗显得既有节奏感,又不失自然流畅,体现出了古代诗歌在形式上的巧妙运用和艺术魅力。
明湖浩渺万顷秋,荻花红蓼萦汀洲。
朝霞散彩旭日上,鸣榔棹出千渔舟。
招呼齐起布巨网,回旋水面风飕飗。
锦鳞泼剌骇欲道,乱抛玉尺惊眠鸥。
渔人生小江湖惯,拍天翠浪相沈浮。
长笛一声烟际起,笑歌归去笭箵收。
云峰不动卧寒碧,浴凫飞鹭还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