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三荼蘼洞》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三荼蘼洞》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长忆故山寒食夜,野荼蘼暗香来。

分无素手罗髻,且折霜蕤玉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暗香(àn xiāng)的意思:指不张扬却能散发出迷人香气的美好事物或个人。

长忆(cháng yì)的意思:长时间的回忆、深刻的记忆。

故山(gù shān)的意思:指离开家乡、远离故乡的感受,也可以用来形容思乡之情。

寒食(hán shí)的意思:指寒食节,也指寒食节期间的寒食禁火。

罗髻(luó jì)的意思:罗髻是指女子梳成的复杂而华丽的发髻,也用来形容女子的仪态美和娴静端庄的样子。

霜蕤(shuāng ruí)的意思:霜蕤是形容冬天的霜花和秋天的落叶。

素手(sù shǒu)的意思:指女子美丽洁白的手。

荼蘼(tú mí)的意思:指花卉的一种,比喻美好的事物。

无素(wú sù)的意思:没有素质、没有修养,形容人言行粗鲁、无礼。

玉醅(yù pēi)的意思:形容美酒醇香如玉。

注释
长忆:长久地回忆。
故山:故乡的山。
寒食夜:清明节夜晚(古代习俗禁火,以冷食度日)。
野荼蘼:一种野生的花,类似酴醾。
发:散发。
暗香:清淡的香气。
分无:可惜没有。
素手:洁白的手。
簪:插。
罗髻:精致的丝罗发髻。
且:暂且。
折:折取。
霜蕤:带露的花。
浸:浸泡。
玉醅:美酒。
翻译
常常怀念故乡寒冷的清明夜晚,野外的酴醾散发出幽幽香气。
遗憾没有素手插上精美的丝罗发髻,暂且折取那带着露水的白花,浸泡在美酒中。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秋夜的静谧景象。开篇“长忆故山寒食夜”表达了诗人对于旧时山居生活的深刻怀念,尤其是在寒冷的夜晚独自食宿的情形。随后“野荼蘼发暗香来”则描写了一种无声的自然之美,即便在荒野中,荼蘼花(一种野生花卉)也能在夜色中散发出淡淡清香。

接下来的“分无素手簪罗髻”转换了场景,诗人似乎回到了室内,描述了一位女子用素手轻巧地梳理头发,将其盘起,既表现了女子的娴雅动作,也反映出诗人的细腻观察。

最后,“且折霜蕤浸玉醅”则是对美酒的一种描绘。霜蕤指的是露水凝结在草叶上的冰晶,诗人将其比喻为清澈如玉的美酒,用以烹饪或调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享受。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夜静谧、自然之美并存的图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过石佛寺

闻道靡喧寂,幽林强自过。

有生皆烂漫,无计出婆娑。

细雨冲泥滑,新凉入槛多。

梦回听法鼓,清意在山阿。

(0)

送尤司训

送君湖上正晴曛,楚水吴山咫尺分。

今日莫辞杯底醉,数声离笛片帆云。

(0)

黄河舟中

日遇同乡人,风波那如许。

欲寄平安书,对面不得语。

(0)

初夏汎南河遵螺潭庵放舟花庄池馆作

日长风暖柳花新,引兴扬舲野水滨。

飞燕掠波如识我,游鱼吹藻忽惊人。

林间池馆要山简,物外禅栖迟许询。

且共流连休遽返,酒杯湖月正相亲。

(0)

宿荆山悟空寺

野客聊乘秋兴馀,白云重访旧禅庐。

溪边路失冲泥后,谷口寒生入夜初。

清供爇檀茶未熟,幽篁匝径叶全疏。

来游悟得空门意,一笑浮生万事虚。

(0)

新居

槛边四水碧漪连,竹径花栏白昼眠。

莫笑西泉生计拙,煮茶酿酒自年年。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