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翎未忍刳丁谓,虎口犹期脱蔡京。
《闷述·其一》全文
- 注释
- 雁翎:大雁的羽毛。
刳:剪去。
丁谓:历史上的权臣,北宋时期的人物。
虎口:比喻危险或困境。
蔡京:北宋奸臣,曾陷害多人。
倖免:侥幸逃脱。
洛阳年少:指年轻的洛阳人。
南征:向南方出征,可能暗示被迫离开家乡。
- 翻译
- 大雁的羽毛还未忍心剪去,希望从虎口逃脱蔡京的迫害。
为什么这些奸邪小人都能侥幸逃脱惩罚,年轻的洛阳人却要被迫南下征战。
-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愤懑情绪的诗句,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抒发了对当时政治不公和奸邪得势的不满。雁翎、丁谓、虎口和蔡京都是北宋时期的人物,其中雁翎指的是王守仁,他因反对丁谓的新政而被贬官;丁谓是推行新政的主要人物,但其政策引起了广泛的不满,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虎口则是指包拯执法严苛,曾将蔡京等人治罪。
诗中的“雁翎未忍刳丁谓,虎口犹期脱蔡京”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情感。雁翎(王守仁)未能彻底反抗丁谓的不义,而虎口(包拯)的严苛执法又似乎还没能够让蔡京等奸邪之辈得到应有的制裁。
接着,“何事奸邪皆倖免,洛阳年少却南征”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诗中“何事”意味着不可思议,“奸邪皆倖免”强调了那些本应受到惩罚的人物却安然无恙,这与理想中的公正相去甚远。而洛阳年少却南征,则可能暗指诗人自己或某位英雄人物,在壮年时期就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南方征战,或许是因为政治的压力或个人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朝政失调、奸邪当道的深切忧虑及个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