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重鸟爱冲烟没,桥毁人看涉水行。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昌 化 县 双 溪 馆 宋 /张 镃 奔 流 槛 外 薄 豀 鸣 ,曾 入 坡 仙 拄 杖 声 。天 目 远 连 山 势 曲 ,路 头 争 说 县 官 清 。林 重 鸟 爱 冲 烟 没 ,桥 毁 人 看 涉 水 行 。忙 里 能 偷 此 閒 乐 ,抗 尘 宁 复 叹 劳 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奔流(bēn liú)的意思:指水流迅猛地向前流动,形容水势湍急,也可比喻事物迅速发展或人们奋发向前的精神状态。
抗尘(kàng chén)的意思:抵御尘埃的侵扰,不受世俗诱惑的清净心境。
劳生(láo shēng)的意思:劳动创造生活,劳动改变命运。
连山(lián shān)的意思:形容山峦相连,连绵不断。
路头(lù tóu)的意思:指事情到了最后的阶段,即将完成或结束。
坡仙(pō xiān)的意思:指一个人在某一领域或行业中非常出色,具有超凡的才能和技艺。
山势(shān shì)的意思:指山的形势或势力。也用来形容某种形势或势力的强大和威势。
水行(shuǐ xíng)的意思:形容人的行动轻盈自如,如鱼游水。
县官(xiàn guān)的意思:指一个人在小地方有一点权力,却把自己当成了大人物,狂妄自大。
争说(zhēng shuō)的意思: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观点,争论不休。
拄杖(zhǔ zhàng)的意思:用手杖支撑身体行走
- 翻译
- 奔腾的流水在栏杆外的浅溪中发出潺潺声响,仿佛曾经是苏东坡拄杖行走时的回声。
天目山蜿蜒连绵,山势曲折,路边的人们谈论着县令的清廉公正。
树林茂密,鸟儿喜欢穿过烟雾消失,桥梁损坏,人们只能涉水过河。
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偷得这份闲暇的乐趣,面对尘世纷扰,又怎能再感叹生活的劳累。
- 注释
- 奔流:形容水流湍急。
槛外:栏杆外面。
坡仙:指苏轼,因其诗文才情被尊称为‘坡仙’。
拄杖声:苏轼行走时手杖触地的声音。
天目:山名。
远连:连接远方。
山势曲:山脉弯曲。
县官清:县令清廉。
林重:树木茂密。
鸟爱冲烟:鸟儿喜欢穿过烟雾。
桥毁:桥梁损坏。
涉水行:徒步涉水过河。
忙里:忙碌之中。
抗尘:对抗尘世。
叹劳生:感叹生活的劳累。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山村景象和作者在自然中的情感体验。开篇“奔流槛外薄溪鸣,曾入坡仙拄杖声”两句,通过溪水的流淌声和古代高士(坡仙)手持拐杖的形象,展现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
“天目远连山势曲,路头争说县官清”两句,则通过描写山势蜿蜒和人们在路边议论县官廉洁的情形,表达了对清正官员的赞誉,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林重鸟爱冲烟没,桥毁人看涉水行”两句,通过茂密的树林和鸟儿在烟雾中自由飞翔,以及人们观望着河流上的破桥,体现了自然景物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对比,反映出一种生动的生活场景。
最后,“忙里能偷此閒乐,抗尘宁复叹劳生”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忙碌中寻找片刻闲情的意愿,以及对尘世繁华和人生苦累的感慨。通过“偷閒乐”的动作,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心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还透露了他对于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发舒州向皖口道中作寄李德叟
黑云平屋檐,晨夜隔星月。
晓装商旅前,冰底泥活活。
野人攘畔耕,蹇马不能滑。
驼裘惜蒙茸,俱落水塘缺。
孤材小蜗舍,乞火乾履袜。
前登极峥嵘,他日飞鸟没。
寒花委乱草,耐冻鸣风叶。
江形篆平沙,分派回劲笔。
髯弟不俱来,得句漫剞劂。
却望同安城,惟有松郁郁。
遥知浦口晴,诸峰见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