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道雷无舌,雷无舌可乎。
菊减霜前馥,筠添雪后腴。
这首诗以“相士雷舌”为题,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感悟。
首联“尽道雷无舌,雷无舌可乎”,开篇即提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人们都说雷是没有舌头的,那么雷真的没有舌头吗?这里通过设问,引出对自然现象的思考,暗示了自然界中存在着超出人类认知的现象。
颔联“不曾藏霹雳,又自笑喑呜”,进一步阐述了雷的特点。雷声震响,却并非因为隐藏了霹雳,而是它本身的力量使然。这里的“笑”字,赋予了雷以人的情感,形象地描绘了雷声的震撼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欣赏与赞叹。
颈联“菊减霜前馥,筠添雪后腴”,转而描写自然界的另一番景象。霜降之后,菊花的香气似乎减少了,但雪后的竹子却显得更加丰润。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季节更替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循环与自然和谐的感慨。
尾联“莫同姚魏看,姚魏望秋殂”,最后两句则以花喻人,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里提到的“姚魏”,可能是指两位著名的花卉品种,诗人借此提醒读者,不应像观赏花卉那样只关注表面的美丽,而应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生命意义与自然规律。
整首诗通过对雷声、自然景象及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象征,使得作品既具艺术美感,又富含哲理意味。
烟柳回塘,飏画桨声中,签翠低展。
客与香迷,一舸镜澜徐转。
莺语燕语难分,但醉倚、好花人面。
数旧游彭蠡舟系,忘了小姑偷眼。
四愁平子吴歈遣。漫沈吟、玉楼歌按。
越娥佩响从归去,春共横波远。
空付媚粉暗尘,荡冶叶、倡条零乱。
问半眉山色,船唇篷背,黛痕谁见。
卜幽居、石桥西堍,衡茆蒋径催剪。
匆匆过影还留影,恰照玉河清浅。筝柱缓。
倚绣阁、双声一例神仙眷。香心寄远。
比旧日褊褼,罗浮粉翅,长印镜澜面。
城南宅,传舍年来栖惯。多应素羽飞倦。
云何桑下曾三宿,翻恐俗缘生恋。秋梦短。
又谁道、等闲衾枕非乡县。蘋渔谱换。
算小字题笺,凉音唤侣,我亦水云伴。
西风料峭,正节近重阳,黄花开绽。
萧疏落木,乍催成霜信,桕林枫岸。
潦水全收,有远岚耸翠。髻影葱茜。
听写入琴丝,候雁声远。官阁多清燕。
怏寒蒲几辈,爬沙初献。双螯雪斫。
忆烟波小市,垂虹亭畔。与客携壸,难得酒人相伴。
倾银盏,莫负茱萸身健。
湿云泼墨,尽连宵做弄,碎琼零玉。
滩雪惊飞流不定,轧轧水车翻轴。
出鬼荒祠,女郎遗庙,撮听秋坟曲。
乱鸦枯树,峰腰犹抹青绿。
莫是洪谷云林,匆匆渲染,健笔能医俗。
一缕炊烟来木末,篱落人家堪宿。
乌桕红销,棕榈叶散,掩映千竿竹。
数杯浊酒,敌他檐际风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