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饱譬如闲,共般数担土。
你行我亦行,你住我亦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僧侣生活中的日常场景,充满了禅宗的哲理意味。
“资福为人处,从来无异路。” 开篇即点明了资福寺僧侣们的生活方式,他们遵循着一致的修行路径,没有区别与特立独行的道路。这反映了佛教中追求统一、和谐与内在一致性的精神。
“饭饱譬如闲,共般数担土。” 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僧侣们的生活状态。饭后闲暇之时,他们共同参与劳作,如同搬运泥土一般,既体现了生活的简朴,也寓意着修行者在日常劳作中体悟佛法,将生活与修行融为一体。
“你行我亦行,你住我亦住。” 最后两句则强调了僧侣间的相互依存与和谐共处。无论是行走还是停留,僧侣们总是彼此相伴,共同经历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正是佛教中倡导的“众缘和合”思想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展现了僧侣们简单而深刻的修行生活,以及其中蕴含的禅宗智慧。它不仅是一首对僧侣生活的描绘,更是一种对和谐、统一与内在一致性的哲学思考。
几叶凋枫,半篙寒日,傍桥系船。
爱洞门深锁,人间福地,双溪分占,天上星躔。
破帽敧寒,短鞭敲月,此地经行知几年。
空赢得,似沈郎消瘦,还欠诗篇。沙鸥伴我愁眠。
向水驿风亭红蓼边。
有村醪可饮,且须同醉,溪鱼堪鲙,切莫论钱。
笠泽波头,垂虹桥上,橙蟹肥时霜满天。
相随否,算江南江北,惟有君闲。
正春回紫陌,瑞霭飞浮,暖风轻扇。
皓月初圆,觉严城寒浅。
彩结鳌山,纱笼银烛,与□花争艳。
午夜融和,红莲万顷,一齐开遍。
讼简民熙,史君行乐,簇拥朱轮,旌旗辉暖。
鼎沸笙歌,遏行云不散。
咫尺泥封,促朝天陛,侍玉皇香案。
来岁元宵,龙灯影里,金杯宜劝。
散怀谁与俦,风月兹吾赏。
好景会人心,宿约每不爽。
蓐收溅明河,玉露洗穹壤。
肃肃夜气寂,皎皎素沆漭。
飞出未半弓,已照天地广。
兹夕岂易得,久矣俟清赏。
云师谁尔忤,屏翳蔽虚敞。
万事不可必,变化如反掌。
太清一滓秽,幽娥动悬想。
谁为披层霄,快哉心技痒。
闻君洗瓦盏,倒游有馀盎。
何当数列炬,酣歌散清响。
有月固来游,无月须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