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奉 送 韦 中 丞 之 晋 赴 湖 南 唐 /杜 甫 宠 渥 征 黄 渐 ,权 宜 借 寇 频 。湖 南 安 背 水 ,峡 内 忆 行 春 。王 室 仍 多 故 ,苍 生 倚 大 臣 。还 将 徐 孺 子 ,处 处 待 高 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徵黄(zhēng huáng)的意思:指徵求贤才、选拔人才。
宠渥(chǒng wò)的意思:指人在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时都能保持平静的心态。
处待(chǔ dài)的意思:处置、对待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大臣(dà chén)的意思: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也用来形容能力高强、才干出众的人。
多故(duō gù)的意思:多次遭遇不幸或困扰。
高人(gāo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技能上有很高造诣的人。
湖南(hú nán)的意思:指人的心思、意图或行为隐秘,不容易被看透或识破。
借寇(jiè kòu)的意思:指借助外力来对抗内部敌人。
权宜(quán yí)的意思:权宜指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权宜之计,即临时应对的办法或权宜之策。
孺子(rú zǐ)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具有出色的才能或能力。
王室(wáng shì)的意思:指皇室、王族,也泛指统治者或权贵阶层。
行春(xíng chūn)的意思:指春天到来时,行走在田野间,欣赏春天的景色。
倚大(yǐ dà)的意思:依靠强大的力量或势力。
徐孺子(xú rú zǐ)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能够做出成年人所不能做的事情,形容年少有为、聪明过人。
- 注释
- 宠渥:深厚的恩宠。
徵:征召。
黄: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权宜:权变应急的办法。
借寇:借助外力。
湖南:古代中国省份名。
背水:形势危急,如同背靠河水无法退后。
行春:春季出行或春意盎然。
王室:皇朝。
多故:多有变故,动荡不安。
苍生:百姓。
大臣:朝廷的重要官员。
徐孺子:徐稚,东汉时期隐士,以德高望重著称。
高人:品德高尚、有才能的人。
- 翻译
- 恩宠加身如黄帝征召,暂时借用外力频繁
在湖南之地面临背水一战,想起峡内春天的景色
皇朝政事纷扰不断,百姓依赖重臣支撑
期待像徐孺子那样的贤者,各地都期盼高人的到来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国家时事的担忧。诗中“宠渥徵黄渐,权宜借寇频”两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隐喻,反映出当时朝政的混乱和官员们为了私利而频繁更迭的情况。
“湖南安背水,峡内忆行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朋友即将前往之地——湖南的情感联想。湖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山川的地区,这里的“安背水”可能指的是湖南某个平静的河流,而“峡内忆行春”则是在回忆过去在山峡中春日的行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怀念。
“王室仍多故,苍生倚大臣”两句,显示了诗人对于国家皇室和依赖权臣的情形所持有的忧虑之情。这里的“故”字有旧制度、旧习惯的意思,而“苍生”指的是普通百姓,他们的命运往往被朝堂上的权谋所左右。
最后,“还将徐孺子,处处待高人”则是诗人对朋友即将离去的不舍,同时寄托着希望。这里的“徐孺子”可能是对韦中丞的尊称,而“处处待高人”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在各个地方都能遇到德才兼备的人物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之作,也反映了杜甫对当时政治状况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谢杜医士为叶百户赠
浣花老翁好孙子,家住盐官忠义里。
幼读神农黄帝书,青年卖药居城市。
今夏括苍叶守中,卧病兼旬不能起。
更医至再复至三,孰辨阴阳明表里。
城中杜子有家学,分得桑君上池水。
捷如壮士当敌场,百步穿杨誇一矢。
昔也父母及诸弟,仓皇惊怕走折趾。
今也怡然北堂下,笑舞莱衣具甘旨。
五月归从白玉京,琼玖安能酬木李。
触热敲门求我歌,好雨洗秋凉入髓。
勖哉杜子须努力,积土为山自今始。
而翁天外如有闻,化鹤归来心亦喜。
题槐阴书舍
天有三台,地有三槐,云是晋公亲手栽。
三槐如云复如盖,果应二郎居鼎鼐。
时当景德祥符间,柱石廊庙安如山。
世泽传来三百载,复有孙子登朝班。
槐叶阴阴覆书屋,不数邺侯三万轴。
绣衣金节玉花骢,行部归看满庭绿。
春晖堂前乌夜啼,结巢多在青云枝。
青云枝上乌啼处,它年留作甘棠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