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饥人啖鬼,劝赈肉医疮。
《丁巳再饥·其一》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丁巳年再次发生的饥荒景象,诗人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在灾荒中的苦难生活。首句“彼苍何可问”,表达了对天道不公的无奈与质疑,暗示了自然与社会的双重灾难。接着,“异祲若为常”则揭示了灾荒频发的常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脆弱性。
“秋至还祈雨,田空又见蝗”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秋季祈求雨水以缓解旱情,但同时又遭受蝗虫灾害的情景,体现了自然灾害的双重打击。接下来,“疗饥人啖鬼,劝赈肉医疮”这两句更是将人间苦难推向极致,描述了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吃人肉、求助于肉食以救治病痛的悲惨情景,深刻揭示了饥荒带来的道德沦丧和社会崩溃。
最后,“沟瘠填难尽,流离满路旁”两句,形象地展示了灾民四处流浪、无处安身的凄凉景象,沟壑中尸体堆积如山,难以清理,道路两旁都是流离失所的人们,描绘了一幅触目惊心的社会悲剧画面。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灾荒对社会的严重破坏,以及人性在极端条件下的扭曲,是明代社会现实主义诗歌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蔡州任氏阅世堂
朱君长桐乡,死食桐乡社。
吏民安君德,君亦爱其下。
遗言于斯葬,存没勿相舍。
自知得民深,千岁谁似者。
任君治新息,宽惠洽鳏寡。
强梁顺教诏,桴鼓不鸣野。
三年去复还,园木裁拱把。
居人敬闾巷,禽鸟依屋瓦。
苍然百尺桧,直干任大厦。
相要勿剪伐,令尹昔所舍。
次韵子瞻颍州留别二首·其二
放舟清淮上,荡潏洗心胸。
所遇日转胜,恨我不得同。
江淮忽中断,陂埭何重重。
紫蟹三寸筐,白凫五尺童。
赤鲤寒在汕,红粳满霜风。
西成百物贱,加餐慰贫穷。
胡为复相念,未肯安南东。
人生免饥寒,不受外物攻。
不见田野人,四壁编茅蓬。
有食辄自乐,谁知富家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