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颁正(bān zhèng)的意思:正式颁发公文或文件
持节(chí jié)的意思:指官员或军队中的领导者在充当使命的同时,能够坚守原则,不为个人私利而动摇。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皇帝(huáng dì)的意思:指一代人中最杰出、最受尊崇的人物。
里向(lǐ xiàng)的意思:指向内部或内心,表示思想、行为等朝着内部或内心发展。
龙光(lóng guāng)的意思:指天空中的云彩或日光的光辉。
弃繻(qì xū)的意思:放弃困难,放弃艰苦。
上头(shàng tou)的意思:指在地位、权力、能力等方面高于自己的人或事物。
蜃气(shèn qì)的意思:指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况。
使君(shǐ jūn)的意思:指能够任用、派遣的官员或人才。
铜柱(tóng zhù)的意思:比喻坚固不倒的支撑物或人。
悬河(xuán hé)的意思:形容文章或演讲内容丰富、长篇大论。
瑶池(yáo chí)的意思:指美丽的地方或美人。
正朔(zhēng shuò)的意思:指正统的宗教、道德、法律等规范和准则。
坐上(zuò shàng)的意思:指得到或占据某种地位或职位。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诗人宋沂对傅与砺远赴安南任职的深情送别。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首联“皇帝三年颁正朔,使君万里向交州”,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皇帝在三年之际颁布新的历法,而使者傅与砺将踏上万里之遥的交州(今越南)之路,既体现了朝廷对外交事务的重视,也预示了傅与砺此行的重要性和艰难。
颔联“瑶池天阔龙光漏,铜柱云低蜃气收”,以瑶池、龙光、铜柱、蜃气等自然景象为喻,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暗含着对傅与砺旅途中的美好祝愿与期待。瑶池象征仙境,龙光则寓意祥瑞,铜柱与蜃气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边疆图景,展现了边地的独特风貌。
颈联“陆贾独能持节往,终军因得弃繻留”,引用了陆贾出使南越和终军弃繻的故事,表达了对傅与砺此行的敬佩与期待。陆贾和终军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官,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勇敢面对挑战,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傅与砺完成使命、平安归来的美好愿望。
尾联“幕中为惜悬河辩,毛遂归来坐上头”,以毛遂自荐的典故,表达了对傅与砺才智的赞赏以及对其在异域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期待。毛遂自荐的故事强调了个人能力与勇气的重要性,暗示傅与砺不仅能够胜任使职,还将在异域大展宏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深情地表达了对傅与砺远行的祝福与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国家外交事业的热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木绵花树歌
楼台影里光如蓦,氤氲海气笼山郭。
踏青已过春未阑,别有芳菲趁行乐。
昨朝禁火家无烟,炊向枝头烘欲然。
扶疏槐柳千丛锦,最爱江南谷雨天。
暄风飘断官亭雨,杜宇啼红不知处。
好是东皇驻六师,朱旗绛节云中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