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由作二颂,颂石台长老问公:手写《莲经》,字如黑蚁,且诵万遍,胁不至席二十馀年。予亦作二首·其二》全文
- 注释
- 眼睛:视觉器官。
心地:心灵、情感。
虚圆:空虚而无实物的感觉。
胁:身体侧面。
床:睡觉的地方。
二十年:长时间。
吾师:指代某位老师。
睡蛇:比喻困扰或烦恼。
死:消除、结束。
得:能够。
安眠:安静地入睡。
- 翻译
- 眼睛与内心都空虚如圆,二十年来从未安稳入睡。
谁能相信我的老师并非不眠,只是心中的睡蛇已死,才能安然入眠。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佛学的理解和个人禅修生活的一种写照。全诗结构紧凑,每个字句都承载着深意。
“眼睛心地两虚圆”这一句,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眼睛代表观察世界的心灵窗户,而心地则是内在精神世界的所在。“两虚圆”意味着这双重空间都达到了空明、澄清的状态,无挂无碍。
“胁不沾床二十年”则写出了诗人长时间坐禅打坐,不与床为伴的修行生活。这里的“胁”指的是侧卧时身体靠近床褥的情况,没有沾染,意味着长久地保持着一种姿势,不曾躺下。
接下来的“谁信吾师非不睡,睡蛇已死得安眠”则是一个譬喻。诗人通过提及“睡蛇”,暗指那些外界可能对禅师长时间打坐修行的误解——以为他们是睡着了。而实际上,这些禅师们心如止水,不为世间纷扰所动,达到了内在的平静与自由。这是一种比喻,用“蛇”来形象地表达禅师通过修行达到生命力的提升和精神的解脱。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先生深厚的佛学素养,更是对个人修为的一种写实,透露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