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子由作二颂,颂石台长老问公:手写《莲经》,字如黑蚁,且诵万遍,胁不至席二十馀年。予亦作二首·其二》
《子由作二颂,颂石台长老问公:手写《莲经》,字如黑蚁,且诵万遍,胁不至席二十馀年。予亦作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眼睛心地两虚圆,胁不沾床二十年

谁信吾师非不睡,睡蛇已死得安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安眠(ān mián)的意思:安静地入睡,平静地睡觉。

不沾(bù zhān)的意思:不受某种影响,不与某物接触或关联

非不(fēi bù)的意思:非不意味着不一定,表示并非完全否定或排除的意思。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睡蛇(shuì shé)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处于沉睡或休眠状态,比喻潜伏着危险或待发展。

心地(xīn dì)的意思: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品性、道德或善恶本质。

眼睛(yǎn jīng)的意思:目不转移地注视着,形容专心、全神贯注地看。

注释
眼睛:视觉器官。
心地:心灵、情感。
虚圆:空虚而无实物的感觉。
胁:身体侧面。
床:睡觉的地方。
二十年:长时间。
吾师:指代某位老师。
睡蛇:比喻困扰或烦恼。
死:消除、结束。
得:能够。
安眠:安静地入睡。
翻译
眼睛与内心都空虚如圆,二十年来从未安稳入睡。
谁能相信我的老师并非不眠,只是心中的睡蛇已死,才能安然入眠。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佛学的理解和个人禅修生活的一种写照。全诗结构紧凑,每个字句都承载着深意。

“眼睛心地两虚圆”这一句,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眼睛代表观察世界的心灵窗户,而心地则是内在精神世界的所在。“两虚圆”意味着这双重空间都达到了空明、澄清的状态,无挂无碍。

“胁不沾床二十年”则写出了诗人长时间坐禅打坐,不与床为伴的修行生活。这里的“胁”指的是侧卧时身体靠近床褥的情况,没有沾染,意味着长久地保持着一种姿势,不曾躺下。

接下来的“谁信吾师非不睡,睡蛇已死得安眠”则是一个譬喻。诗人通过提及“睡蛇”,暗指那些外界可能对禅师长时间打坐修行的误解——以为他们是睡着了。而实际上,这些禅师们心如止水,不为世间纷扰所动,达到了内在的平静与自由。这是一种比喻,用“蛇”来形象地表达禅师通过修行达到生命力的提升和精神的解脱。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先生深厚的佛学素养,更是对个人修为的一种写实,透露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范参政挽词二首·其一

屡出专戎阃,遄归上政途。

勋劳光竹帛,风采震羌胡。

签帙新藏富,园林胜事殊。

知公仙去日,遗恨一毫无。

(0)

法云寺

不到法云久,秋高初一来。

厨供菰白美,池蘸水红开。

桥畔逢游衲,云边数过桅。

同游恨归早,珍重约寻梅。

(0)

夜闻雨声

高檐夜雨泻淋浪,起拥寒衾旋炷香。

春事岂堪频破坏,客愁不可复禁当。

长瓶磊落输郫酿,轻骑联翩报海棠。

著意物华君莫笑,世间得丧更茫茫。

(0)

夜坐闻大风

天旷穹庐覆,风豪野战酣。

诗成飞醉墨,棋罢纵高谈。

奇怪空堪笑,低摧亦未甘。

东浮云海去,会载酒千甔。

(0)

夜四鼓睡觉起行檐间观新作南篱

星斗阑干天宇清,起披短褐绕廊行。

叶声飒飒飞霜重,篱影疏疏落月明。

沙冷断鸿投别浦,风高残漏下孤城。

衰迟自笑情犹在,一首新诗取次成。

(0)

闲趣

同侪零落晓星稀,久住人间岂自期。

衰病已成垂白叟,春寒又到牡丹时。

溪边唤客闲持钓,灯下留僧共覆棋。

一日转头还过却,纷纷世事不须知。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