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月(bàn yuè)的意思:半个月亮,表示时间的一半。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强半(qiáng bàn)的意思:指在一对相似的人或事物中,一个更强、更好的一方。
曲沼(qǔ zhǎo)的意思:指人心险恶、曲折难测,比喻处境险恶、难以预料。
孰知(shú zhī)的意思:谁知道
天意(tiān yì)的意思:指天命所归,事物的发展与结果由天决定,人力无法左右。
意欲(yì yù)的意思:指有意向、有决心去做某件事情。
一夜(yī y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或变化。
元宵(yuán xiāo)的意思:指在元宵节吃元宵,也比喻事物的本质或根源。
- 翻译
- 东风吹拂,使得雨点像细绳般断裂,一夜之间,池塘的冰依然没有融化。
元宵节的灯光比平常明亮,几乎照亮了半个月亮,谁知道这是上天故意催促点亮的灯。
- 注释
- 东风:春风。
吹断:吹散。
雨如绳:形容雨点细密如线。
一夜:整夜。
曲沼冰:弯曲的池塘上的冰。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有观灯习俗。
强半月:非常明亮,几乎与半个月亮相媲美。
孰知:谁知。
天意:天命,自然的安排。
催灯:催促点亮灯火。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雨后清新的景象。"东风吹断雨如绳",通过动人的比喻,展现了春天东风温柔而又有力量,可以将连绵的细雨轻易地吹散,如同断开了丝绸一般的雨珠。紧接着"一夜仍开曲沼冰"则写出了雨后的清凉与纯净,一夜之间,积水中的浮冰已开始融解或破裂,显示出天气回暖的迹象。
诗人随后提及元宵(即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指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的节日),通过"便试元宵强半月"一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的“试”,意味着诗人在观察、体验这一时刻,而“强半月”则是说距离元宵节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但似乎已经能够感受到那份节日气氛,或者是在提醒自己和他人注意这即将到来的重要时刻。
最后一句"孰知天意欲催灯",借用了“孰”字(古代疑问词之一)来表达一种迷惑与不解。诗人似乎在询问,谁能真正理解到天命所指,是否天意要提前点亮元宵节的灯笼,以此来催促人们准备庆祝活动。这句话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时间流逝的敬畏,也透露出了一种对于即将到来的节日的期待与神秘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夜雨后的景象,而且还蕴含着诗人对于时光易逝、自然规律以及对传统节日的渴望和敬畏之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伯远梅花
徐侯顿朱墨,岂复知花时。
美人忽含笑,临镜窥涟漪。
朝来摩两眼,喜作云雾披。
须烦春草句,咏此玉雪枝。
小窗惜无人,共赏林下姿。
毛褚二三子,亦足相遨嬉。
木犀方花一首
西湖八九月,秋叶日夜凋。
两山各峥嵘,气与秋争高。
天亦念幽绝,芬芳托孤标。
要令列仙臞,一洗桃李骄。
往往遣暗香,时时入高飙。
绿叶未改色,微黄澹烟梢。
可爱不可名,模写徒自劳。
向来蜡梅花,相去无丝毫。
但恨此花迟,不借春雨膏。
尚可配精蕊,傲霜分两豪。
金钱不知数,狼藉蒙讥嘲。
可怜贵人家,渍蜜纷煎熬。
坐令林下姿,半入金猊焦。
闺房漫脂泽,此恨何由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