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花不语疑见人,对影非真却因月。
纵使无花意自同,谁知有影色俱空。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超忽(chāo hū)的意思:形容忽视或忽略得非常严重。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寒梅(hán méi)的意思:形容在寒冷的冬天中依然能够保持傲然不屈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回头(huí tóu)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改变主意;追悔莫及
见人(jiàn rén)的意思:指人们相互见面,互相交往的情景。
江水(jiāng shuǐ)的意思:指江河水流,多用来比喻事物的发展变化。
林树(lín shù)的意思:指人们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
罗浮(luó fú)的意思:形容事物美丽多姿、繁华盛大。
梦中(mèng zhōng)的意思:指在梦中,不真实的情景或境况。
朔风(shuò fēng)的意思:指北方的寒冷风。也比喻刚劲有力的风。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纵使(zòng shǐ)的意思:即使,尽管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面对月下梅花影时的复杂情感与深邃思考。首句“朔风何处寒梅发”,以朔风起兴,引出寒梅在寒冷季节绽放的景象,暗示着孤独与坚韧之美。接着,“江水悠悠路超忽”一句,通过江水的悠长与道路的遥远,营造出一种时空的辽阔感和内心的孤寂。
“逢花不语疑见人,对影非真却因月”两句,诗人将自己与花、影、月融为一体,通过“不语”、“疑见人”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对自我存在的深刻反思。花与影虽非真实存在,却因月光而显得生动,这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
“纵使无花意自同,谁知有影色俱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即使没有花的存在,诗人的心境也与花相似,因为心灵的空灵与外在的物质世界一样,都是虚幻的。最后,“回头不见东林树,犹胜罗浮是梦中”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的模糊认识,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尽管现实可能不如梦境般美好,但至少它真实可触,这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松花江之西,有村其塔木。
历历双白榆,扶疏绕老屋。
遐思龆龀年,我父教我读。
每书必亲钞,篇篇当削竹。
每句必口授,记诵耳须熟。
朝曦连夕镫,慈训为家塾。
我母尤钟爱,时恐遭笞扑。
朝送屋角东,手为栉与沐。
暮迎屋角西,食以果与肉。
其时榆正新,风动钱蔌蔌。
我亦随风来,满院争相逐。
有时披绿阴,嬉戏当彩服。
二老开口笑,谓我如黄犊。
忽忽四十年,此景宛在目。
一身倏东西,万事同转烛。
自与此庐别,迍邅泪盈掬。
我父先见背,家室几颠覆。
中经庚子乱,负母窜山谷。
白头感冰霜,越岁弃我速。
十年走龙沙,忽变橘中局。
世外惊沧桑,宵中泣莪蓼。
游子悲故乡,归来话樵牧。
乌刺好江山,考槃水一曲。
爰居避鼓钟,时向东门伏。
鱼思故池泳,乌恋旧巢宿。
况此鲜民身,往训思顾复。
先庐一已荒,树老枝叶秃。
頫仰万古天,长歌以当哭。
《忆榆庐》【清·成多禄】松花江之西,有村其塔木。历历双白榆,扶疏绕老屋。遐思龆龀年,我父教我读。每书必亲钞,篇篇当削竹。每句必口授,记诵耳须熟。朝曦连夕镫,慈训为家塾。我母尤钟爱,时恐遭笞扑。朝送屋角东,手为栉与沐。暮迎屋角西,食以果与肉。其时榆正新,风动钱蔌蔌。我亦随风来,满院争相逐。有时披绿阴,嬉戏当彩服。二老开口笑,谓我如黄犊。忽忽四十年,此景宛在目。一身倏东西,万事同转烛。自与此庐别,迍邅泪盈掬。我父先见背,家室几颠覆。中经庚子乱,负母窜山谷。白头感冰霜,越岁弃我速。十年走龙沙,忽变橘中局。世外惊沧桑,宵中泣莪蓼。游子悲故乡,归来话樵牧。乌刺好江山,考槃水一曲。爰居避鼓钟,时向东门伏。鱼思故池泳,乌恋旧巢宿。况此鲜民身,往训思顾复。先庐一已荒,树老枝叶秃。頫仰万古天,长歌以当哭。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1167c6a5f0b86c8830.html
迎日起何为,长生资沐浴。
霏霏流霞润,饮我初生犊。
协气外蒸濡,奇温中馥郁。
子珠抱灵根,灿灿金华簇。
裸国薄何嫌,胎儿洗宜育。
咸池甘石经,占此新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