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原阴接树,东浦暝沉篱。
月落溪沙走,星飞岸柳移。
鲜萤萦浅草,幽鸟择深枝。
背水中宵坐,愁多病莫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董嗣杲的《夜坐》,描绘了夜晚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景象。首句“西原阴接树”写出了西边原野上树木与阴暗相连,营造出一种宁静的背景。次句“东浦暝沉篱”则转向东方水边,篱笆在暮色中显得深沉,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
“月落溪沙走”描绘了月光洒在溪沙上,随着月落而移动的动态画面,富有诗意。接着,“星飞岸柳移”通过星星闪烁、岸柳摇曳,展现出星夜的流转之美。诗人观察入微,将自然景色刻画得生动细腻。
“鲜萤萦浅草”写萤火虫在浅草间飞舞,增添了神秘和生机,而“幽鸟择深枝”则暗示着寂静中仍有生命的活动,鸟儿选择栖息于深处的树枝,寓意着寻求安宁。
最后两句“背水中宵坐,愁多病莫支”直抒胸臆,诗人独自在深夜的溪边坐着,内心充满愁绪,身体因病而难以支撑,流露出深深的忧郁和疲惫。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