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拄 杖 上 王 使 君 唐 /贯 休 拄 杖 邻 僧 与 ,殊 常 不 可 名 。一 条 黳 玉 重 ,百 两 紫 金 轻 。有 乳 盘 春 力 ,无 心 合 道 情 。惟 宜 高 处 著 ,将 寄 谢 宣 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两(bǎi liǎng)的意思:指事物的真相、实情或秘密被揭露或暴露出来。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春力(chūn lì)的意思:指春天的力量,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
道情(dào qíng)的意思:指人们在言辞、神态、行动等方面所表达的情感和意思。
高处(gāo chù)的意思:指在高位的人容易受到冷落,也比喻位高权重的人容易受到攻击或遭遇困难。
合道(hé dào)的意思:指人行走时互相让路,相互谦让的道路礼仪。
寄谢(jì xiè)的意思:通过书信或礼物向对方表达感谢之情。
殊常(shū cháng)的意思:非常、特别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一条(yī tiáo)的意思:指一条线索、一项规定或一种方式。
拄杖(zhǔ zhàng)的意思:用手杖支撑身体行走
紫金(zǐ jīn)的意思:紫色和金色,形容非常珍贵和宝贵的东西。
谢宣城(xiè xuān chéng)的意思:指人才被埋没或无法施展才华。
- 翻译
- 我倚着邻居僧人的手杖,这种感觉难以用言语形容。
这根杖子沉如乌黑的美玉,价值胜过百两紫色的黄金。
杖头仿佛蕴含着春天的力量,而我心境淡然,不求入道。
它最适合放置在高处,我要将它寄给远方的宣城朋友。
- 注释
- 杖:手杖,古人出行或行走时常用的辅助工具。
邻僧:住在附近的僧人。
殊常:非常,不同寻常。
黳玉:乌黑的玉,形容杖子颜色深沉。
百两紫金:极言贵重,比喻杖子的价值。
乳盘春力:可能指杖子上雕刻的春天景象,象征生机。
无心合道情:心境淡泊,无意追求道义。
宣城:古代地名,这里代指远方的朋友。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即贯休)创作的《寄拄杖上王使君》。诗中通过对比手中的拄杖与僧人的关系,以及拄杖的材质和重量,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名利的看法以及心境。
“拄杖邻僧与,殊常不可名。”这里描绘了诗人与僧人相处的情景,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难以言说的关系状态。
“一条黳玉重,百两紫金轻。”这两句通过对比拄杖的材料(黳玉)和重量,以及用来装饰的紫金之轻,暗示了诗人对于物质价值观的反思。黳玉虽重,却胜过华丽但轻佻的紫金,这象征着内涵深厚胜于表面的浮华。
“有乳盘春力,无心合道情。”这里提到乳盘(可能是指春天植物的生长)和春天的活力,然而诗人却无心去关联这些自然之美与道家的情感。这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不再沉浸于世俗的情感,而是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心灵状态。
“惟宜高处著,将寄谢宣城。”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将拄杖置于高处,并且想要将这份情谊送给远方的朋友谢宣城。这不仅是一种物品的转赠,更是心意的传递,体现出诗人对于友情和精神寄托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拄杖这一物件,展现了诗人的思想世界以及他对世间名利、自然美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赋双松堂
和平堂前列四皓,双松为主双桧宾。
深山大泽不肯住,鞭霆驾雨来重闉。
苍髯梳风音瑟瑟,霜皮凝雪冰粼粼。
静有精神观世变,悄无颜色阿緌绅。
朱幡皂盖几来去,丹楹藻棁方更新。
魏武子孙敦宿好,十八公子忻相亲。
世间灵物妙难测,一气长存天地仁。
巍巍堂下万休戚,左右冷眼时笑颦。
或然一念私欲胜,垂垂二老能相嗔。
起居出入知所敬,愿言共保千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