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背插旗风自展,沙头迎浪雪相排。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依 韵 和 杭 州 梅 龙 图 入 淮 见 寄 宋 /梅 尧 臣 东 都 车 马 苦 飞 霾 ,南 国 桅 帆 喜 过 淮 。船 背 插 旗 风 自 展 ,沙 头 迎 浪 雪 相 排 。白 鱼 已 荐 糟 增 味 ,红 稻 新 炊 粟 厌 怀 。定 似 谢 公 吟 远 岫 ,钱 塘 应 合 有 高 斋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鱼(bái yú)的意思:指没有经过烹调的鱼肉,也比喻没有经过磨砺、锻炼的人。
车马(chē mǎ)的意思:指车马奔驰,形容忙碌、繁忙的场景或生活。
东都(dōng dōu)的意思:东都是指古代中国的首都,也可指现代中国的北京。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繁华昌盛,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都车(dōu chē)的意思:指所有的车辆都停止行驶。
高斋(gāo zhāi)的意思:指高屋建瓴、高人一等的书斋。
红稻(hóng dào)的意思:红稻指的是稻谷成熟后,稻穗变为红色的景象。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达到了最好的状态或者最佳的时机。
南国(nán guó)的意思:指中国南方地区,也可用来形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
沙头(shā tóu)的意思:沙地的起伏。
谢公(xiè gōng)的意思:指对别人的恩惠心怀感激,表示感谢之情。
新炊(xīn chuī)的意思:指新鲜出炉的饭菜或其他事物。
应合(yìng hé)的意思:
应当;该当。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一:“ 蓬莱 足云气,应合总从龙。”《元典章·户部四·夫自嫁妻》:“ 张世荣 原要买休钱,应合没官。”
应和配合;应和。 老舍 《骆驼祥子》二:“ 祥子 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 祥子 以最顺心的帮助。”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五:“两位演员的了解力都很不错,一反一正,一内一外,收到了应合之妙。”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八章:“她们用同样艰苦的脚步配合着前线上的步伐,用自己忠贞的心应合着丈夫的杀声!”远岫(yuǎn xiù)的意思:比喻目标或远方的事物。
- 翻译
- 京都的车马苦于飞扬的尘埃,南方的船只欣喜地过了淮河。
船尾插着旗帜随风飘扬,沙滩上迎接浪花像雪一样排列。
白鱼已经用酒糟腌制,味道更佳,新煮的红稻米饭让人感到满足。
定然像谢公吟咏远方山峦,钱塘江边应该有他那高雅的书斋。
- 注释
- 东都:指洛阳,古代中国的东都。
飞霾:弥漫的尘埃。
南国:南方地区。
桅帆:船上的帆。
过淮:越过淮河。
船背:船的背面。
插旗:悬挂旗帜。
风自展:风吹动旗帜展开。
沙头:沙滩的前端。
雪相排:浪花像雪一样排列。
白鱼:白色的鱼。
糟增味:用酒糟增加风味。
红稻:红色的稻米。
粟厌怀:吃多了感到满足。
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
吟远岫:吟咏远方的山峦。
钱塘:指杭州,谢灵运曾在此居住。
高斋:高雅的书斋。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通过对东都(洛阳)的雾霾与南国(杭州)淮河两岸景色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对清新环境的向往。首句“东都车马苦飞霾”描绘了京城尘土飞扬的景象,而“南国桅帆喜过淮”则表达了对南方淮河航行的畅快感受。
“船背插旗风自展,沙头迎浪雪相排”两句,通过船旗随风飘扬和沙滩上浪花涌动的动态画面,展现了淮河的壮丽风光。接下来,“白鱼已荐糟增味,红稻新炊粟厌怀”两句,以美食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家乡风味的怀念。
最后,诗人借用谢公(谢灵运)的典故,说自己在远方也能感受到钱塘江边的美好,期待在那里有一处高雅的居所。“定似谢公吟远岫,钱塘应合有高斋”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梅龙图的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描绘两地景象和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