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出入(chū rù)的意思:指出入门户,进出行动。
传讹(chuán é)的意思:传播谣言、散布谣言
大暑(dà shǔ)的意思:大暑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季最热的时期。在成语中,大暑常常用来形容炎热的天气或者表示事物发展到最高点。
大寒(dà hán)的意思:指冬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寒冷的天气。
丰年(fēng nián)的意思:指农作物丰收的年景,也用来形容事业或生活充满丰富和富裕的状态。
躬圭(gōng guī)的意思:谦恭有礼,恭敬谦虚。
间谍(jiàn dié)的意思:暗中穿越敌人的重要地点,进行秘密行动。
圣代(shèng dài)的意思:指某个时代或某个领域中具有极高声望、被广泛尊敬的人物。
时出(shí chū)的意思:指某种事物在特定的时候出现或发生。
熟田(shú tián)的意思:指耕种已久,土地肥沃的田地。
小车(xiǎo chē)的意思:小车指的是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用来比喻力量、地位等方面较小的人或事物。
行窝(xíng wō)的意思:指人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而选择逃避困境,不顾他人的处境。
易传(yì chuán)的意思:容易传播、流传。
雨旸(yǔ yáng)的意思:形容雨水连绵不断,持续不停。
至行(zhì xíng)的意思:指行为极端,极其严格或绝对,没有余地。
纵使(zòng shǐ)的意思:即使,尽管
- 翻译
- 华丽的玉圭和珍贵的扇子都收藏起来,出行只依赖斗笠和蓑衣。
农民谈论天气变化大致准确,但客人间的闲聊容易传播错误的信息。
丰收之年,海边和农田都硕果累累,太平盛世,朝廷内外都和谐安宁。
即使是最冷的大寒和最热的大暑,小车也会定时出行,穿梭在乡间小路。
- 注释
- 躬圭:华丽的玉圭,古代帝王的象征。
宝箑:珍贵的扇子。
出入:出行。
消:依赖。
笠与蓑:斗笠和蓑衣。
农说:农民谈论。
雨旸:晴雨,天气。
差有准:大致准确。
间谍:闲聊。
传讹:传播错误。
丰年:丰收之年。
海熟:海边丰收。
田尤熟:农田丰收。
圣代:太平盛世。
朝和:朝廷内外和谐。
野亦和:乡村也安宁。
纵使:即使。
大寒:极寒。
大暑:极热。
小车:小车。
行窝:乡间小路。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躬圭宝箑俱藏起,出入惟消笠与蓑。" 这两句以隐喻的手法表达了一种纯净无为的生活状态,贵重之物已不再显露,只有简单的日常用品如笠和蓑仍在使用中,这象征着一种脱离世俗纷扰的田园生活。
"农说雨旸差有准,客谈间谍易传讹。" 这两句则反映了乡村社会的井然有序和口语传播中的不确定性。农民对天气变化有自己的判断,而外来游子的话题容易被曲解,这也许是在说乡土文化的稳定与外界信息的混乱。
"丰年海熟田尤熟,圣代朝和野亦和。" 这两句描写了一个理想中的农业社会,在这样的时代里,天气适宜、农作物成熟,国家安宁,连自然界都显得特别和谐。
最后一句"纵使大寒并大暑,小车时出至行窝。" 则是说无论是严冬还是酷夏,只要小车(可能指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按时出现,就足以让人感到满足,这又一次强调了诗人对平和、有序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宁藏主省师兄求语
橘州文学石桥书,妙画雄才举世无。
宗说俱通心眼活,奇哉老蚌出双珠。
百年凛有遗风烈,行处同途不同辙。
痴翁真得虎头痴,月峰清照峨嵋月。
分飞雁影各东西,几对秋风叹离别。
去去吴天净如洗,淡墨联书形字义。
且教人道渠和侬,好对难兄与难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