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更学诸馀,林中埽地居。
腻衣穿不洗,白发短慵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景象和心境。"懒更学诸馀,林中埽地居"表明诗人选择了远离尘世、寄情自然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日常生活变得简单而不羁,如"腻衣穿不洗,白发短慵梳"所示,他对于个人打扮和清洁已无多余的关注。
然而,这种看似平静淡泊的生活背后,诗人内心却充满了对世事的感慨与悲凉。"苦相常多泪"表达了诗人对亲朋好友、过往情深所流下的哀伤泪水,而"劳生自悟虚"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有着深刻的理解。
最后两句"闲行人事绝,亲故亦无书"显示了诗人与世俗的隔绝,以及对亲友的思念之深。尽管没有书信往来,但心中的牵挂和情感的连结是无法切断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隐逸生活,反映出一种超脱红尘、自我安慰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洞察与哀愁。
凉霄月影,照碧纱窗外,刺来欲逗。
冬心深护寒风里,正是缝裳时候。
云软铺绡,雪深卷絮,乞与苍髯瘦。
针神谁擅,天衣无缝能就。
却怪春色年年,名园桃李,毕竟谁工绣。
偏是翠钗甘寂寞,依旧空空妙手。
制芰成衣,纫兰为佩,或是同心友。
离离山上,绿苗新吐还又。
陌上饧箫,又送到、清明时节。
空回首、故人何处,音容难接。
误认天涯犹未返,惊看素旐灵风曳。
滴寒灰、和泪奠香醪,空悲切。任杜宇,千行血。
唤不醒,长眠客。岂天南地北,关山阻隔。
露冷灯残天入梦,月斜风细花如雪。
愿此时、魂魄一来归,从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