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磨石》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达 磨 石 宋 /方 信 孺 葱 岭 初 无 一 字 传 ,名 山 到 处 即 为 禅 。只 今 石 上 留 公 案 ,面 壁 何 须 更 九 年 。
- 注释
- 葱岭:古代指帕米尔高原,偏远地区。
初无一字传:从未有过佛法记载或传播。
名山:著名的佛教圣地。
即为禅:就意味着这里是禅修的场所。
石上留公案:在石头上留下了禅宗公案(禅宗修行中的问题或难题)。
面壁:佛教徒对着墙壁静坐冥想,表示苦修。
何须更九年:何必再花费九年时间去面壁苦修。
- 翻译
- 葱岭之地原本没有一字佛法流传
任何名山只要有佛法,就成为修行的禅境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题目为《达摩石》。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禅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行态度的独到表达。
“葱岭初无一字传”,开篇即表明了禅宗不立文字,重在心性直指,这是禅学的一大特点。这里的“葱岭”可能指的是佛祖达摩东渡时所居之处,象征着禅学的源远流长。
“名山到处即为禅”,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一个观念:在自然的名山大川中,无处不禅。禅是超越语言和概念的一种心灵体验,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与自然环境有着深刻的关联。
“只今石上留公案”,这里的“石上留公案”可能指的是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形象地表达了对禅学修行的坚持和执着。诗人通过这一意象强调了禅修的重要性。
最后,“面壁何须更九年”,这句话则显示出诗人对于禅修方法的质疑或是深刻理解。他可能在表达,即使是在传统上需要长时间的面壁静坐,但真正的悟道并不需要那么漫长。这里蕴含着对禅学本质的把握和个人修行道路上的自信与明确。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话语,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宗文化深刻的理解和个人修行态度的独到表达,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传统禅修方法的一种超越。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