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胜路几许,非一亦非三。
舜目处其半,临爻与之参。
这首诗《再胜篇》由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首句“再胜路几许,非一亦非三”,以“再胜”为题,开篇即点明主题,提出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既不是单一的途径,也不是简单的三个步骤,而是复杂且多元的探索过程。这种对成功的多维理解,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艺术追求的深度思考。
接着,“小雅连大雅,周南兼召南”两句,将古代诗歌的分类与诗人对艺术的融合进行了巧妙的比喻。小雅、大雅、周南、召南分别代表了不同风格和层次的诗歌作品,诗人通过“连”和“兼”字,表达了自己在艺术创作中追求多样性和全面性的理念,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融合不同的艺术元素。
“舜目处其半,临爻与之参”则运用了历史典故,借舜帝观天象的故事,象征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洞察,以及在艺术创作中寻求灵感与启示的态度。同时,通过“临爻”(卦象)的引用,进一步强调了艺术创作中对抽象概念和符号意义的探索。
最后,“在我犹不足,自笑无乃贪”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艺术追求的谦逊态度和对完美境界的不懈追求。他认为自己的努力还不够,甚至可能有些贪心,但正是这种自我反省和追求完美的精神,使得他的艺术之路更加坚定和充实。
整体而言,《再胜篇》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也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艺术创作中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偶被微云掩素娥,昏昏如似隔轻罗。
祇应梦里朦胧惯,可是秋来淡薄多。
舍此岂无珠可玩,学渠犹有扇能歌。
会须明夜分明在,况有诗人为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