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题 嵩 巫 亭 宋 /欧 阳 修 平 地 烟 霄 向 此 分 ,绣 楣 丹 槛 照 清 芬 。风 帘 春 卷 秋 空 碧 ,剩 见 西 山 数 岭 云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丹槛(dān kǎn)的意思:指红色的门槛,比喻宫殿或庙宇中的门槛。
风帘(fēng lián)的意思:指风吹动窗帘,形容微风轻抚窗帘,意味着美好的景色或情景。
空碧(kōng bì)的意思:指天空湛蓝明净,无云无雾的样子。
平地(píng dì)的意思:平地指的是没有任何障碍物或困难的地方,也可以指事情顺利进行或人处境安稳。
清芬(qīng fēn)的意思:形容花草的香气清新芬芳。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烟霄(yān xiāo)的意思:
亦作“烟霄”。1.云霄。 唐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诗:“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 宋 陆游 《蓬莱行》:“山峭插云海,楼高入烟霄。” 明 李东阳 《楚观楼记》:“声之发於此者,必能超尘壒而出烟霄,凡有耳者皆得之。”
(2).指山的高处。 唐 皇甫曾 《赠鉴上人》诗:“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
(3).喻显赫的地位。 唐 白居易 《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诗:“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 唐 黄滔 《陈皇后因赋复宠赋》:“已为无雨之期,空悬梦寐;终自凌云之製,能致烟霄。” 金 元好问 《感兴》诗:“倚梯从昔望烟霄,七叶何人竟珥貂。”
- 注释
- 平地:平坦的土地。
烟霄:天空。
绣楣:装饰有刺绣的门楣。
丹槛:朱红色的栏杆。
照:映照。
清芬:清新的香气。
风帘:挂有风铃的帘子。
暮:傍晚。
捲:卷起。
秋空:秋天的天空。
碧:碧绿。
剩见:只看见。
西山:远处的西山。
数岭云:几座山峰上的云彩。
- 翻译
- 平坦的地面上,天空与这里的景致分明划分
绣着精美图案的门楣和朱红栏杆映照出清新的芬芳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秀美的山水画卷。"平地烟霄向此分",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亭子所在之地仿佛将天地间的云雾一分为二,展现了其地理位置的高峻。"绣楣丹槛照清芬",则通过精致的绣饰和朱红的栏杆,映衬出亭子的雅致与周围环境的清新气息。
"风帘暮捲秋空碧",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微风吹动的窗帘如同画轴般轻轻展开,展现出一片碧蓝如洗的秋空。最后,"剩见西山数岭云"以简洁的笔触,聚焦在远处的西山,数座山岭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远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诗意的语言,传达了嵩巫亭的秀美风光以及诗人在此处的闲适心情,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寄情山水的风雅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
幽抱应无语,贞松遂自栽。
寄怀丞相业,因擢大夫材。
日射苍鳞动,尘迎翠帚回。
嫩茸含细粉,初叶泛新杯。
偶圣为舟去,逢时与鹤来。
寒声连晓竹,静气结阴苔。
赫奕鸣驺至,荧煌洞户开。
良辰一临眺,憩树几裴回。
恨发风期阻,诗从绮思裁。
还闻旧凋契,凡在此中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