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新晴八咏·其八葺篱》
《新晴八咏·其八葺篱》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一径入花村,天晴花正繁。

近嫌车马迹,编竹苔痕

隙地搴萝补,深根任雨翻。

叮咛语鸡犬,从此重门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编竹(biān zhú)的意思:指用竹子编制的器物,比喻虚假的外表或表面现象。

车马(chē mǎ)的意思:指车马奔驰,形容忙碌、繁忙的场景或生活。

从此(cóng cǐ)的意思:从现在开始,表示某个事件或情况从此以后发生了改变。

叮咛(dīng níng)的意思:叮咛是指告诫、劝诫,用以提醒和警示他人。

苔痕(tái hén)的意思:指在石头或墙壁上长出的青苔,比喻事物经过长时间的沉淀留下的痕迹。

一径(yī jìng)的意思:直路,一条径路。

重门(zhòng mén)的意思:指重要的门户,比喻重要的地方或重要的人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在一场新晴之后,步入花村的所见所感。

首句“一径入花村,天晴花正繁”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时节,一条小径通向繁花盛开的村庄,在晴朗的天空下,花朵显得格外鲜艳。这里运用了“繁”字,不仅描绘了花之多,也暗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接着,“近嫌车马迹,编竹护苔痕”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珍视和保护。在繁华的都市中,车马喧嚣,破坏了自然的宁静。而在花村,诗人却选择用竹子编织篱笆,来保护那些被车轮碾压过的苔痕,体现了对自然美的尊重与呵护。

“隙地搴萝补,深根任雨翻”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土地的关怀。在空地上,他用萝藤填补缝隙,让植物自由生长,即使面对风雨的考验,根系也能深深扎入大地,展现出生命力的顽强。

最后,“叮咛语鸡犬,从此掩重门”以鸡犬的回应作为结尾,赋予了整个场景以生命力。叮咛的话语,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生活的热爱。从此,花村的主人选择了关闭大门,意味着他愿意与外界隔绝,享受这份宁静与和谐,过上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汉宫春·横吹声沉

横吹声沉,倚危楼红日,江转天斜。
黄尘边火澒洞,何处吾家。
胎禽怨夜,半乘风、玄露丹霞。
先生笑,飞空一剑,东风犹自天涯。
情知道山中好,早翠嚣含隐,瑶草新芽。
青溪故人信断,梦逐飙车。
乾坤星火,归来兮、煮石煎砂。
回首处、幅巾蒲帐,云边独笑桃花。

(0)

河传·香苞素质

香苞素质。
天赋与、倾城标格。
应是晓来,暗传东君消息。
把孤芳、回暖律。
寿阳粉面增妆饰。
说与高楼,休更吹羌笛。
花下醉赏,留取时倚阑干,斗清香、添酒力。

(0)

一剪梅·粗布宽衣下领袍

粗布宽衣下领袍。
一襟潇洒,两袖飘飘。
水云活计伴渔樵。
过得今宵,莫问来朝。
九节苍龙杖一条。
仙经数卷,肩上横挑。
腰间悬个小丹飘。
行也逍遥,坐也逍遥。

(0)

风流子·淑景皇州满

淑景皇州满,和风渐、催促柳花飞。
过清明骤雨,五候台榭,青烟散入,新火开时。
绣帘外、傍人飞燕子,映叶语黄鹂。
秋千昼永,绮罗人散,花阴笑隔,红粉墙低。
青门多行乐,寻芳处、何计强逐轻肥。
空对旧游满目,谁共开眉。
遇有时系马,垂杨影下,风前伫立,惆怅佳期。
回望故园桃李,应待人归。

(0)

御街行·时康三载升平世

时康三载升平世。
恭谢三朝礼。
群臣禁卫带花回,龊巷儿郎精锐。
战袍新样团雕拥,重隘围子队。
绣衣花帽挨排砌。
锦仗天街里。
有如仙队玉京来,妙乐钧天盈耳。
都民观望时,果是消灾灭罪。

(0)

御街行·霜风渐紧寒侵被

霜风渐紧寒侵被。
听孤雁、声嘹唳。
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
披衣告语:“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
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