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入西川后》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蛮 入 西 川 后 唐 /徐 凝 守 隘 一 夫 何 处 在 ,长 桥 万 里 只 堪 伤 。纷 纷 塞 外 乌 蛮 贼 ,驱 尽 江 头 濯 锦 娘 。
- 注释
- 隘:险要的地方,隘口。
何处:哪里。
长桥:漫长的桥梁。
堪:能,足以。
伤:悲伤。
塞外:边疆地区。
乌蛮贼:指敌对势力或侵略者,乌蛮是对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
濯锦娘:可能指洗衣或浣纱的女子,这里代指无辜的百姓。
- 翻译
- 守住险隘的一个人如今在哪里呢?
那长长的桥虽然绵延万里,却只能让人感到悲伤。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孤寂与战乱后的萧瑟景象。开篇"守隘一夫何处在",设置了一个问题,让人不禁去想象那个孤独的哨兵究竟身处何方,他的存在似乎是那片广袤疆土的唯一守护者。而"长桥万里只堪伤"则透露出诗人对这座桥和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情感的深切感慨,尽管它坚固,但在时间的流逝下,也只能勾起无尽的哀伤。
接下来的"纷纷塞外乌蛮贼"展示了边疆的危险与混乱,"乌蛮"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些少数民族,这里可能是为了强调其异乎寻常和对汉族的威胁。他们如同瘟疫般蔓延,给边塞带来了无尽的忧患。而"驱尽江头濯锦娘"则描绘了一种悲剧性的场景,"濯锦娘"可能是指被战争所迫离乡背井的女性,她们或许曾在江边洗涤丝织品,如今却被迫离开,那些温馨而美好的画面已成为过去。
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手法,强调了战争带来的毁灭与悲凉,以及人民深受其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战争后果的深切忧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婆罗门引·其一无射羽,俗名羽调为怀宁赵仇香赋
香霏泛酒,瘴花初洗玉壶冰。西风乍入吴城。
吹彻玉笙何处,曾说董双成。
奈司空经惯,未畅高情。瑶台几层。但梦绕、曲阑行。
空忆双蝉□翠,寂寂秋声。
堂空露凉,倩谁唤、行云来洞庭。团扇月、只隔烟屏。
龙山会.夷则商陪毗陵幕府诸名胜载酒双清赏芙蓉
石径幽云冷,步障深深,艳锦青红亚。
小桥和梦过,仙佩杳、烟水茫茫城下。
何处不秋阴,问谁借、东风艳冶。
最娇娆,愁侵醉颊,泪绡红洒。
摇落翠莽平沙,竞挽斜阳,驻短亭车马。
晓妆羞未堕。沈恨起、金谷魂飞深夜。
惊雁落清歌,酹花倩、觥船快泻。去未舍。
待月向井梧梢上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