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动微(dòng wēi)的意思:微小的动作或变化。
风声(fēng shēng)的意思:风声指的是风吹过的声音,也比喻传言、谣言等。
俯首(fǔ shǒu)的意思:低头向下看或弯腰行礼,表示恭敬、顺从或屈服。
佛骨(fó gǔ)的意思:佛教中用来指代佛陀或高僧的遗骨,比喻珍贵的遗物或宝贵的财富。
葛巾(gé jīn)的意思:指贫穷、卑微的人。
还丹(huán dān)的意思:指炼制丹药的一种方法,也用来形容病情好转或人体恢复健康。
江上(jiāng shàng)的意思:指在江河上,表示在江河之上或靠近江河的地方。
暮秋(mù qiū)的意思:指秋天接近尾声,天色逐渐暗下来的时候。
蒲苇(pú wěi)的意思:指人心志坚定,不受外界诱惑和干扰的意志力。
儒官(rú guān)的意思:指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官员或学者。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微寒(wēi hán)的意思:微微寒冷,略有寒意
危樯(wēi qiáng)的意思:形容局势危急,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或物。
问遗(wèn yí)的意思:询问已故之人的遗言或意见。
小还(xiǎo hái)的意思:指小的、细小的东西。
应有(yīng yǒu)的意思:应该有的,理应拥有的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弘济寺时所见所感,充满了深邃的哲思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联“隔江蒲苇动微寒,江上危樯俯首看”,以江边的蒲苇轻轻摇曳,传递出初秋的微寒气息,而江上的高耸桅杆似乎也在低头凝视这一切,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颔联“石刹何年收佛骨,葛巾此夕聚儒官”,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交融巧妙结合。石刹,即佛塔,象征着佛教文化的积淀;而“葛巾”则代表儒家学者的朴素形象,暗示了儒学与佛教在弘济寺这一圣地的共存与交流。
颈联“暮秋山色犹含雨,静夜风声若倒澜”,通过描绘暮秋时节山色与夜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深邃,仿佛山色中蕴含着细雨,夜晚的风声如同倒流的波澜,给人以无限遐想。
尾联“欲访群仙问遗诀,鼎中应有小还丹”,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智慧的向往与追求,希望能在弘济寺找到指引心灵归宿的秘诀,同时暗含了对长生不老、精神永存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弘济寺自然景观与人文氛围的融合,更蕴含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文化传承以及个人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