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米囊花二首·其一》
《米囊花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铅膏细细点花梢,道是春深雪未销。

一斛千囊苍玉粟东风吹作米长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腰(cháng yāo)的意思:指人或物的状态或形态改变,变得更加强壮、有力。

春深(chūn shēn)的意思:形容春天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铅膏(qiān gāo)的意思:指用铅和石膏混合制成的一种黑色颜料,比喻虚假的言辞或伪装的表面。

细细(xì xì)的意思:非常细小、细致入微、详细。

细点(xì diǎn)的意思:仔细、小心

玉粟(yù sù)的意思:形容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注释
铅膏:这里比喻细腻的墨色或颜料,用于描绘细致的图案。
花梢:花朵的尖端或末端。
春深:指春天深入,天气逐渐暖和。
雪未销:雪花尚未完全融化。
一斛:古代容量单位,约等于14.4公斤。
千囊:形容数量众多的小袋子。
苍玉粟:形容颜色青白如玉的谷粒。
东风:春季的风。
米长腰:形容谷粒在风中摇曳,像细长的腰身。
翻译
用细细的铅膏点缀在花梢,说是春天已深但雪花还未消融。
一斛(计量单位)中装满了上千个小袋子的青白如玉的谷粒,春风轻轻吹过,仿佛谷粒都长出了细长的腰身。
鉴赏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农耕图景。铅膏点在花梢上,像是春天细雨后的露珠,表明春意已经很浓厚,但却又提到雪未销,可能是指深山中的积雪尚未完全融化,或许也象征着某种纯洁和清冷的东西尚未被污染。

"一斛千囊苍玉粟"中,“一斛”应为“一把”,形容米粒如同珍贵的苍玉一般,点缀其间。"东风吹作米长腰"则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吹拂下,麦子随之摇曳,仿佛有了灵动的生命。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农事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劳作生活的赞美。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是对春天生机勃勃的一种歌颂。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西江月.久客杭州归云间度岁儿辈竞索衣帛作此自嘲

老去霜颠种种,归来绣褓重重。辛盘银烛画堂中。

第一生平好梦。争学传柑索枣,挽须交问衰翁。

空囊更比少陵穷。那有天吴紫凤。

(0)

摸鱼儿.陈用亶尧夫携尊济武寓中同集叠前韵

命长筵、秋澄物候,穷乡足浣忧思。

阿谁不恨盐车困,绝影奔尘之驶。深坐矣。

话少伯无端,泛尽江南水。半床花里。

盼弦月斜流,参横树杪,先判隔城袂。

翻韵谱,何异徵歌北里。拣沙私幸留米。

灯前击钵声希后,户外云璈徐起。狂奴事。

可笺乞天公,日买新丰醉。一时兴寄。

作艺海盘游,不须楼橹,坚瓠也堪繫。

(0)

念奴娇.送卜声北上

绿香塘上,又催君、去踏尘沙为客。

匣有莫邪龙夜吼,函谷曾织草贼。

口不言功,松楸拄径,暂与鸿沟隔。

时来起舞,种花先问南陌。

也拟祖道长亭,垂杨离恨,怕挽丝千尺。

遥望红缨驱骏马,脱帽宝钗楼侧。

自致云霄,手提编户,换了闲锋镝。

经过燕赵,寄情应把春惜。

(0)

汉宫春.借寓耕石山房

僻好岩居,倩猊薰石枕,蚁汎金船。

颠手似欺暮雪,特地争妍。

樵童解意,剪藤梢、疏出飞泉。

成逸致,邻家聱叟,打门来送蕉笺。

行乐须连上日,看簇蛾妆艳,衔凤灯圆。

长生亦自馀事,玩世当然。

耘花饲鹤,小经纶、常废宵眠。

谁并赠,西湖一曲,宋时宫月婵娟。

(0)

虞美人.寄愁

白玉堂前芳草歇,赋尽江郎别。

双鱼谁寄锦书来,正是满函清泪向人开。

浓愁细数相思字,检物经人意。

娇心更在不言中,珍重窄衫兰麝散秋风。

(0)

一斛珠

雨痕新过,回廊月影青林度。有情院子无情坐。

槛外吟蛩,先把秋声做。

天涯有客凭栏语,山空水落凉千树。

梵钟不警愁来处,踏破苍林,肃肃惊飞羽。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