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晨 起 白 云 楼 寄 龙 兴 江 准 上 人 兼 呈 窦 秀 才 唐 /许 浑 兹 楼 今 是 望 乡 台 ,乡 信 全 稀 晓 雁 哀 。山 翠 万 重 当 槛 出 ,水 华 千 里 抱 城 来 。东 岩 月 在 僧 初 定 ,南 浦 花 残 客 未 回 。欲 吊 灵 均 能 赋 否 ,秋 风 还 有 木 兰 开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残客(cán kè)的意思:指被废弃、被剩下的客人或乘客。
初定(chū dìng)的意思:初次确定,初步决定
东岩(dōng yán)的意思:指东方的山岩,比喻坚定不移的意志或坚强的性格。
灵均(líng jūn)的意思:灵巧聪明,才智出众。
木兰(mù lán)的意思:指女子扮男装或女子代替男子去从军的事情。
南浦(nán pǔ)的意思:指江南地区的温暖和繁荣。也形容地方繁华,人口众多。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山翠(shān cuì)的意思:形容山上的树木繁茂、郁郁葱葱。
水华(shuǐ huá)的意思:指水面上的花朵,比喻虚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事物或人。
望乡(wàng xiāng)的意思:指思念家乡或故乡的情感。
乡信(xiāng xìn)的意思:指乡村之间的书信往来。也用来比喻亲友之间的书信往来。
望乡台(wàng xiāng tái)的意思: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翻译
- 这座楼现在成了遥望故乡的高台,家乡的书信极少,清晨的大雁叫声凄凉。
重重叠叠的青山正对着栏杆显露出来,千里的江面波光粼粼环绕着城池。
东边山岩上月亮升起,僧人们刚刚入定修行,南岸渡口的花已凋谢,旅客仍未归来。
想要凭吊屈原并赋诗一首,秋风中木兰花仍在开放,你可有那份才情?
- 注释
- 兹楼:这里指的楼阁。
望乡台:比喻可以眺望家乡的地方。
乡信:家乡的书信。
晓雁:早晨的大雁,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山翠:青山,形容山色青翠。
万重:形容山峦重叠,非常多。
当槛出:正对着栏杆显露出来。
水华:水面的波光,这里指江面的美景。
抱城来:环绕着城市而来。
东岩:东边的山岩。
月在:月亮出现,此处指月亮升起。
僧初定:僧人刚开始入定,即坐禅修行。
南浦:南面的水边或渡口,常用于送别诗中。
花残:花已凋谢。
欲吊:想要凭吊,表示追念、悼念。
灵均:屈原的字,这里代指屈原。
能赋否:能否作诗,表示是否有作诗的才情。
秋风:秋季的风,常带凄凉之感。
木兰:一种植物,这里特指木兰花,也可能象征忠贞或高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之上,眺望远方乡土的寂寞情怀。"兹楼今是望乡台"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心中的乡愁,而"乡信全稀晓雁哀"则表达了信息不通,家书难寄,更加深化了这种离愁别绪的情感。
山水在这首诗中被赋予了一种阻隔和包围的意象。"山翠万重当槛出"中的"山"如同屏障,将诗人与远方的乡土隔绝开来;而"水华千里抱城来"则展示了水的流动性,似乎在试图连接被山阻隔的空间,但这种连接更多是视觉上的美丽,而非现实中的沟通。
"东岩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残客未回"两句描绘了一种静谧与孤寂的氛围。月亮在东岩之上,为僧侣带来了宁静;而南浦的花朵已凋零,却仍在等待着游子的归来,增添了诗中的哀愁。
最后两句"欲吊灵均能赋否,秋风还有木兰开"则展示了诗人对古代才子灵均的怀念,以及希望能够借由写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然而,即使是在秋风中,木兰花仍在开放,这或许象征着即便是在萧瑟的季节里,也还有一丝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对远方美好事物的追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学寄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留客守岁歌
请君勿思家,相将守除岁。
谁家守岁同故人,惟我与君开此例。
作诗送岁君有篇,买酒餪岁我有钱。
莫嫌苦与岁留连,惜是明朝已隔年。
本恋岁华还恋客,亦惜明年又南北。
岁来岁去自无穷,客去客来头渐白。
白头无春风,且映灯花红。
灯花落处天拂曙,君起云归岁亦去。
归家马蹄急如飞,家人阑门谇不归。
人日喜晴
今辰谓人生,风日佳可喜。
七居阳之正,宜云造物始。
占晴协阳吉,其兆比君子。
雾雨忌为阴,小人象斯拟。
君子履于祥,岁事无不举。
小人道用晦,顾有菑害倚。
东皋动春风,强健供耒耜。
持以告吾人,毋忧往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