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送洪州禾山和尚偈”为题,由唐代道虔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旨在表达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对僧侣修行的敬仰之情。
首句“将宝类宝意不殊”,以“宝”喻佛法,强调佛法的珍贵与独特性,表明佛法的价值与内涵是恒定不变的。接着,“琉璃线贯琉璃珠”这一形象描绘,将佛法比作串连的琉璃珠,寓意佛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在佛法引导下的成长过程。
“内外双通无异径”一句,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包容性,无论内外,皆可通过佛法之径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提升,没有区别。这体现了佛教中“八正道”中的“正见”与“正思维”,即通过正确的见解和思考,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外在行为的正确。
最后,“郁我家园桂一株”以桂树作为象征,桂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高洁、清雅的寓意,此处则代表了修行者内心的成长与成就。郁郁葱葱的桂树不仅象征着修行者的内心世界丰富而充满生机,也预示着他们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能够达到心灵的升华与智慧的圆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宝物、琉璃珠、双通路径以及桂树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与对修行者精神成长的赞美,展现了佛教思想中关于自我完善与心灵净化的深刻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蛾眉亭
秦赭凿填石,不受鞭箠考。
零落楚江浒,相峙矗三岛。
穿松得细径,据一陵二小。
奔流浩浩来,五色烂华藻。
至宝地不惜,绝境天所造。
谁言两蛾黛,功夺京兆巧。
终朝对颦蹙,似为今古恼。
然犀矶沉沉,跨鲸月皎皎。
丝纶三千丈,蒙冲百万棹。
天风吹过梦,多忧只空老。
今者吾与子,所惬在幽讨。
供帐莫匆匆,槃觞从草草。
雅琴鼓一再,领此风日好。
临崖发清啸,倚树或颠倒。
礼存玉帛外,纵弛或一道。
兴极不知归,白鸥破晴昊。
会景亭.宝峰亭
孤亭冠山椒,下视物不隔。
六合纵心赏,万家穷目力。
髻鬟乌奴翠,衣带嘉陵碧。
霞生白水尾,日没九陇脊。
烟凝朝夕市,尘飞往来驿。
虽复对纷纭,何尝改岑寂。
实兼观风远,非徒选胜适。
巴峡少平田,每苦天宇窄。
及兹伏棂槛,坐瞰南北极。
先君昔乘轺,名题古寺壁。
侍行尚垂髫,孤露今戴白。
读君登临诗,旧游皆历历。
永无膝下欢,终篇涕沾臆。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