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山为嶂,高空月到门。
云去龙离洞,风来虎在原。
禅栖(chán qī)的意思:指修行佛法的人在寺庙、山林等地安静地居住,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高空(gāo kōng)的意思:指高处,通常指离地面较远的地方。
客子(kè zǐ)的意思:指客人或外地人的孩子。
老僧(lǎo sēng)的意思:指年老的佛教僧人,也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王孙(wáng sūn)的意思:指王子和公子,也用来形容家族显贵的后代。
幽寂(yōu jì)的意思:幽静、寂静
在原(zài yuán)的意思:原指马匹在原野上奔驰,形容自由自在、肆无忌惮。后来引申为人或事物不受拘束、随心所欲。
自怜(zì lián)的意思:自己可怜,对自己感到怜悯或同情。
这首诗描绘了白云山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在此的内心感受,充满了禅意与宁静之美。
首联“竹外山为嶂,高空月到门”,以竹林与高山相衬,高悬的明月仿佛直接映照在门前,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竹林的清幽与高山的雄伟,以及月光的洒落,共同构建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
颔联“自怜新客子,谁识旧王孙”,表达了诗人作为外来者的自我反思,同时也暗含对过往身份的追忆。这里的“新客子”与“旧王孙”形成对比,既是对自身角色转变的感慨,也是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
颈联“云去龙离洞,风来虎在原”,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景象的变化。云雾的消散与龙的离去象征着自然界的动态变化,而风起时虎的出现则增添了神秘与力量感。这两句通过自然现象的描述,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思考。
尾联“禅栖幽寂好,闲与老僧论”,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在禅修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与老僧的对话,不仅体现了对佛教智慧的追求,也反映了诗人渴望心灵深处的交流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云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明末文人对于自然、禅学以及个人命运的思考与感悟。
白头江令还家,吴天极目迷残照。
归心何处,桐阴井识,柳前门到。
家国苍凉,人天悲愤,江山凭吊。
付残碑翠墨,坏人千里,图画里,西风悄。
太息骚人潦倒。总一例雨啼烟啸。
暮年词赋,暮秋行旅,昔愁今抱。
如此江山,数行雁落,一钩月皎。
感余怀天末,芳馨脉脉,引幽兰操。
尘境风烟,衰年情绪,消领怎遣人知。
古愁今恨,休写向琴丝。
挨得众喧小息,凡缘外、探点玄机。
无须问,欢悲异趣,与世总相遗。栖迟。
如我愿,孱躯蛰影,默自禁持。
任飘零逝水,梦杳书稀。
留取孤光内照,有寥寂、便是佳时。
炉香好,余生寄托,冷暖足因依。
水天平色,望琼瑶千里,江宽无岸。
穿破层云,力与寒争,飞小一行低雁。
思凭客路传缄札,怕字淡、不胜题怨。
好梅花、着后须归,恰趁汉南春暖。堪叹。
年年旅驿,几番雨雪里,游兴都倦。
岁暮孤舟,行傍芦滩,我正征途无伴。
相逢乍出长淮外,忽影入、吴山青断。
近黄昏、嘹唳亲人,又听数声清婉。
桂殿栖霜,山庭寝日,玉衣晨举。
椒涂望断,寂寞暗尘凝铺。
抚哀蝉、西风乍惊,故宫一例伤禾黍。
怅云陵草绿,香凄鸳隧,冷萤飘炬。休诉。蛾眉误。
任续梦承恩,漫怜轻妒。宣华旧恨,幸道先春朝露。
侍金舆、秋衾梦阑,枉教太液留仙住。
剩残珉、细溯幽芳,泪滴苍梧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