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又 用 韵 示 长 儿 宋 /陈 著 向 来 枯 卉 亦 生 芝 ,种 学 才 深 可 瑞 时 。语 海 方 知 蜗 井 浅 ,培 风 当 使 翼 云 垂 。可 能 任 运 如 彭 泽 ,也 要 名 家 似 蜀 眉 。理 义 本 来 非 外 铄 ,自 求 两 字 盍 观 颐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当使(dāng shǐ)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下,某个人或某个事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观颐(guān yí)的意思: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
海方(hǎi fāng)的意思:指防范海上的敌人或外来侵袭。
可能(kě néng)的意思:有可能发生或存在的事物
理义(lǐ yì)的意思:指事物的本意或本质,也指事物的真实性质。
名家(míng jiā)的意思: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具有卓越才能、高超技艺的人。
培风(péi fēng)的意思:培养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彭泽(péng zé)的意思:指人物的形貌或装束非常华丽,多用于形容女子妆容娇艳。
任运(rèn yùn)的意思:接受命运的安排,不争不抢,顺其自然。
外铄(wài shuò)的意思:指外表光鲜、精美,但内在却空虚、无用的事物或人。
向来(xiàng lái)的意思:一直以来,从来就是这样
种学(zhǒng xué)的意思:按照种类播种,将会得到相应的收获。
- 翻译
- 历来贫瘠之地也会生长灵芝,深厚的种植学问实为吉祥之兆。
在知识的海洋中,才明白井底之蛙的见识浅薄,应当努力提升自己,如同乘风飞翔,志向高远。
或许能顺其自然如陶渊明,但也要追求像四川眉山那样的名家风范。
道理和义理本源于内心,而非外在强加,何不自我探索,寻找那两个字的答案呢?
- 注释
- 向来:历来。
枯卉:贫瘠之地。
生芝:生长灵芝。
种学:种植学问。
瑞时:吉祥之兆。
语海:知识的海洋。
蜗井浅:井底之蛙的见识浅薄。
培风:乘风飞翔。
翼云垂:志向高远。
任运:顺其自然。
彭泽:陶渊明。
名家:名家风范。
蜀眉:四川眉山。
理义:道理和义理。
外铄:外在强加。
自求:自我探索。
两字:两个字。
盍观颐:何不自我寻找答案。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作品《又用韵示长儿》,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教育和学问的深刻见解。首句“向来枯卉亦生芝”,以枯萎的花草比喻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也能孕育出珍贵之物,暗示了人才的培养需要耐心和环境的适宜。接着,“种学才深可瑞时”强调了深厚学识对于时世的重要性和吉祥意义。
“语海方知蜗井浅”运用比喻,指出知识的海洋广阔无比,相比之下个人的见识如同蜗牛壳般狭窄,鼓励孩子要有广阔的视野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培风当使翼云垂”进一步鼓励孩子要像鸟儿展翅飞翔,借助风力提升自己,寓意积极进取,志向高远。
“可能任运如彭泽,也要名家似蜀眉”这两句,一方面赞赏孩子如果能顺应天命,如东晋的彭泽那样淡泊名利,另一方面也期待他能成为像蜀地才子那样的知名人物,既有道德修养,又有才华出众。
最后,“理义本来非外铄,自求两字盍观颐”传达的核心思想是,道理和义理并非外在强加,而是内在自我追求的结果,孩子应当通过自我学习和领悟来提升自我,这正是“自求”二字的含义,同时也借“观颐”一词,引导孩子静心思考,涵养品德。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教于乐,既有对孩子的期许,也有对教育方法的指导,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教育智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王公觌望日与诸公会于大慈同赏山茶梅花
锦水黄金密印开,东南时望滞盐梅。
得随剑外同为客,幸逐花前醉倒杯。
白玉蕊高枝瘦碧,胭脂萼嫩叶低徊。
绮罗不识清诗骨,须趁春风摸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