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骠姚(biāo yáo)的意思:形容人的气概、品质非常高尚,非凡出众。
常用(cháng yòng)的意思:指经常使用或普遍使用的。
稻粱(dào liáng)的意思:稻粱是指稻谷和粱谷,泛指粮食。也用来比喻食物、生活等物质条件。
古来(gǔ lái)的意思:指古代以来,历史长久的意思。
古北(gǔ běi)的意思:指古代北方。也指古代北方的边疆地区。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君王(jūn wáng)的意思:指君主,也用来形容权力极大的人。
沙陀(shā tuó)的意思:指人多、杂乱无章的地方。
霜雪(shuāng xuě)的意思:形容严寒冰冻的景象或寒冷的气候。
岁时(suì shí)的意思:指一年的季节和时节。
通和(tōng hé)的意思:指人际关系融洽,和睦相处。
土地(tǔ dì)的意思:指地面、土壤,也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土地资源。
用武(yòng wǔ)的意思:指运用兵器或武力进行战斗,也可以指运用各种手段、方法以达到某种目的。
止戈(zhǐ gē)的意思:停止战争,和平相处。
古北口(gǔ běi kǒu)的意思:指古代边塞要塞的入口。
- 鉴赏
这首诗《大小沙陀(其一)》由宋代诗人彭汝砺所作,通过对边疆地理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军事与和平政策的对比思考,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对国家治理的哲思。
首句“南障古北口,北控大沙陀”,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边疆的险峻与战略要地的重要性,古北口作为南方的屏障,大沙陀则控制着北方,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接着,“土地稻粱少,岁时霜雪多”两句,通过自然环境的描述,暗示了边疆地区生存条件的艰苦,粮食产量有限,气候严寒多霜雪,为边民生活带来了诸多挑战。
“古来常用武,今日许通和”则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比了自古以来边疆地区常有的战争状态与现今倡导的和平政策之间的转变,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与对战争的反思。
最后,“岂乏骠姚将,君王悟止戈”一句,既肯定了历史上不乏英勇善战的将领,也强调了君主认识到战争并非长久之计,最终选择了停止战争,寻求和平之道的决心。这一句体现了作者对君主智慧与国家治理策略的高度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边疆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更深刻探讨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以及国家在面对边疆问题时应采取的策略,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