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寿谢使君象三》
《寿谢使君象三》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凤毛标格迥难齐,百里犹称枳棘栖。

露酿江花符制锦,霜悬水镜燃犀

輶轩载笔驯雉闾井还淳祝鸡

若向黑头介寿天章一道紫为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里(bǎi lǐ)的意思:表示距离很远,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标格(biāo gé)的意思:指标准、规范。

凤毛(fèng máo)的意思:形容珍贵贵重的物品或事物。

黑头(hēi tóu)的意思:指人头发黑而富有

还淳(huán chún)的意思:指人品纯朴、言行正直,不做伪装或虚假。

介寿(jiè shòu)的意思:介绍寿命长久,寿命长久。

闾井(lǘ jǐng)的意思:指一个地方人口众多,繁荣昌盛的景象。

燃犀(rán xī)的意思:比喻人才或才智出众。

水镜(shuǐ jìng)的意思:水镜是一个比喻,指的是水面如镜,表示非常平静、宁静。

天章(tiān zhāng)的意思:指天地间的奇迹或非凡之事物。

悬水(xuán shuǐ)的意思:形容物体悬空或悬挂在水面上。

驯雉(xùn zhì)的意思:驯服野生的雉鸟。

一道(yī dào)的意思:指同一方向或同时发生的事物。

载笔(zǎi bǐ)的意思:用笔写字或画画。

枳棘(zhǐ jí)的意思:指困难或险阻

制锦(zhì jǐn)的意思:制作精美的锦缎。

祝鸡(zhù jī)的意思:祝福鸡的安康和繁衍

鉴赏

这首诗以凤毛起兴,比喻谢使君的卓越才华与高尚品格,难以与常人并列。"百里犹称枳棘栖",则以枳棘栖鸟喻人才之难得,强调谢使君的珍贵。"露酿江花符制锦,霜悬水镜渺燃犀"两句,运用自然景象象征,江花如织锦,霜镜映犀,皆是华美而珍贵的意象,以此赞美谢使君的才华与品德如同这些美好的事物一般。"輶轩载笔书驯雉,闾井还淳似祝鸡",通过描述谢使君的文采和对地方风俗的淳朴影响,进一步展现其德才兼备的形象。最后"若向黑头论介寿,天章一道紫为泥",以黑头喻年轻,介寿即长寿,表达对谢使君年轻有为且长寿的美好祝愿,同时以天章紫泥象征尊贵与荣耀。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谢使君的多方面赞誉,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才华与品德,也表达了对其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人物的期待与赞美。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清江道中橘园甚夥

芳林不断清江曲,倒影入江江水绿。

未论万户比封君,瓦屋人家衣食足。

暑风汎花兰芷香,秋日篱落明青黄。

客舟来迟佳景尽,但见碧树愁春霜。

(0)

古风送南卿

庐阜有佳人,颜色皦冰玉。

不能时世妆,萧然古冠服。

纷纭倚市门,组丽眩红绿。

妖歌促艳舞,飞上黄金屋。

安知乘鸾侣,流落堕空谷。

风泉入环佩,月露作膏馥。

粱肉岂不珍,瀹雪煮黄独。

聊用慰朝饥,岁寒肤起粟。

绮丛三尺尘,无路到松竹。

谁能抚孤桐,为奏招隐曲。

(0)

古风上知府秘书二首·其一

神仙绝世立,功行闻清都。

玉符赐长生,籋云游紫虚。

鸡犬尔何知,偶舐药鼎馀。

身轻亦仙去,罡风与之俱。

俯视旧篱落,眇莽如积苏。

非无凤与麟,终然侣虫鱼。

微物岂有命,政尔谢泥涂。

时哉适丁是,邂逅真良图。

(0)

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三首·其二

门户传清白,阶庭侍紫青。

百年歌燕喜,五福用康宁。

诀箓尝观妙,旒旌谩勒铭。

神游定超绝,何必讯泉扃。

(0)

谢江东漕杨廷秀秘监送江东集并索近诗二首·其二

秃翁衰雪涕垂颐,仿佛三生懒散师。

浃髓沦肤都是病,倾囷倒廪更无诗。

笑看笔格网丝遍,閒数窗棂花影移。

事业光阴今若此,故人休说旧襟期。

(0)

送王纯白郎中赴闽漕

声利场中百战鏖,今谁勇退似公豪。

缓寻南粤千山路,先破西兴百尺涛。

平日曼容嫌禄厚,他年文本叹官高。

才名政尔归安往,富贵追踪未可逃。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