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二 月 二 日 即 事 宋 /华 岳 春 潮 昨 夜 没 平 滩 ,一 雨 催 花 色 半 含 。雁 唤 元 宵 归 塞 北 ,燕 衔 新 社 到 江 南 。无 欢 不 必 游 花 籍 ,有 病 何 须 置 药 篮 。只 把 公 忠 答 天 地 ,从 教 儿 女 闹 冠 簪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必(bù bì)的意思:不需要;没有必要
春潮(chūn cháo)的意思:形容事物蓬勃发展的势头或气势如潮的景象。
从教(cóng jiào)的意思:指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成为一名教师。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公忠(gōng zhōng)的意思:公正忠诚,忠心耿耿。
冠簪(guān zān)的意思:指高贵的衣冠,也比喻高尚的品德和才能。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塞北(sài běi)的意思:指中国北方边塞地区,也泛指边疆地区。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新社(xīn shè)的意思:新社指新的社会团体或组织,也可指新的社会风尚和社会氛围。
一雨(yī yǔ)的意思:指一场雨,也可引申为一次变革或一次重大事件。
元宵(yuán xiāo)的意思:指在元宵节吃元宵,也比喻事物的本质或根源。
昨夜(zuó yè)的意思:指过去的夜晚,通常用来表示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 注释
- 春潮:春天的潮水上涨。
没平滩:涨满海滩。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有吃汤圆习俗。
塞北:北方边疆地区。
新社:古代立春后的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无欢:没有心情欢愉。
置药篮:携带药篮。
公忠:对国家和公众的忠诚。
儿女:指子孙后代。
闹冠簪:形容节日里人们穿戴华丽、热闹欢腾。
- 翻译
- 昨夜春潮涨满海滩,一场雨催开花朵半含羞。
大雁呼唤着元宵节回归北方边塞,燕子衔着新社的喜庆来到江南大地。
无心欢愉无需赏花,有病在身无需携带药篮。
我只将忠诚报答天地,任凭孩子们在节日里欢闹穿戴华冠盛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生活情趣,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开头两句“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生动地表达了春季水涨和花朵在雨水中蓄势待放的美丽景象。“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两句则通过对比鸿雁的叫声和燕子的飞行,勾勒出春日迁徙生灵的画面,同时也映射了诗人对于不同地域春天气候变化的观察。
中间两句“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提出只有在心情愉快时才去游赏花树,不必强求;当身体有疾,亦不必急于寻找医药。这两句传递出诗人对于生活的豁达与智慧。
最后两句“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则是对品德高尚者的赞颂,将个人的忠诚比作回答自然和天道,同时也表明了教育子女要懂得装扮打扮,体现了一种对家庭责任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春日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生态度和品德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空舲峡
出峡复入峡,两崖插青冥。
中流逐狂飙,奔腾万马声。
下滩梭一掷,触石危樯倾。
逆挽劳百夫,十步九倒行。
力尽听所止,刺篙就回汀。
爱此民居壮,凌空驾轩楹。
宿云出洞户,古木撑岩屏。
惊猿或挂树,怪鸟时一鸣。
扪萝上绝壁,山风动冠缨。
呼童拾锦石,信手扳杂英。
兴幽忘涉险,角目多怡情。
前途苦逼仄,绝境难久停。
过午岩日晦,磊落见数星。
厓黑畏突虎,蛮语频丁宁。
移舟近湍激,拍枕声铿鍧。
骨肉缘久断,中肖梦亦清。
狂吟出险句,那顾邻舟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