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梅寄刘仲兼老侄》
《题梅寄刘仲兼老侄》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故家遗泽根株盛,素蕊含香正齐

雪后曾寻珠浦侧,春来先映白桥西。

十年去邑心相念,千里披图手自题。

珍重岁寒贞操在,水南清鹤待重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故家(gù jiā)的意思:指故乡、家乡,也可以指旧居、故居。

含香(hán xiāng)的意思:指含有芬芳香气,形容事物香味浓郁或品质高尚。

披图(pī tú)的意思:形容文章或者画作的内容详尽而生动。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水南(shuǐ nán)的意思:指南方的水流,比喻事物顺利发展、兴旺繁荣。

岁寒(suì hán)的意思:岁寒指的是寒冷的冬天。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困苦。

心相(xīn xiāng)的意思:互相理解、互相了解对方的心意。

珍重(zhēn zhòng)的意思:对某人或某物非常重视,非常珍贵,十分关心。

贞操(zhēn cāo)的意思:指保持纯洁的思想和行为,不受外界诱惑或侵犯。

正齐(zhèng qí)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举止端正。

重岁(zhòng suì)的意思:指年龄增长,特别是指人年龄增加一岁。

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寄寓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的关系,展现了梅花坚韧不拔、高洁脱俗的品质。

首句“故家遗泽根株盛”,以“故家遗泽”起笔,暗示梅花生长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环境中,其根深叶茂,象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族传承。接着,“素蕊含香吐正齐”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姿态,白色的花瓣中蕴含着香气,散发出和谐统一的气息,展现出梅花的高雅与纯净。

“雪后曾寻珠浦侧,春来先映白桥西”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在不同季节的美丽景象。雪后的梅花在珠浦边显得更加娇艳,春日里则在白桥西先展芳华,展现了梅花随季节变化而展现的不同风姿,寓意着生命的多样性和时间的流转。

“十年去邑心相念,千里披图手自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诗人虽身处异地,但心中始终牵挂着故乡和亲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地图上标记思念之迹,形象地表现了情感的深远与真挚。

最后,“珍重岁寒贞操在,水南清鹤待重携”两句,诗人借梅花的坚贞不渝,表达了对友情与亲情的珍视。梅花在严冬中依然保持其高洁的品质,象征着友谊与亲情在困难时刻的坚守。同时,诗人期待着与友人再次相聚,共同欣赏水边的清鹤,寓意着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憧憬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梅花的自然之美,更寄托了诗人对友情、亲情的深情厚谊,以及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与追求。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古砚

何代传来万石君,星霜久远已难分。

模糊篆迹先人制,彷佛铜台旧瓦纹。

外剥中坳经几主,书残笔秃失同群。

漫云老惫终无用,此物天留佐博文。

(0)

方司马惠九头柑柬谢限三字

海壖残腊试霜柑,才挹清香兴已酣。

采自千头金颗重,携来九瓣玉浆甘。

种传瓯粤原无匹,宴饮华林旧赐三。

不是乘槎远行役,殊方佳味那能谙。

(0)

夜雨

细雨萧斋夜,寒毡冷似霜。

地炉频煮酒,倾尽一壶觞。

展卷翻细帙,挑灯对短章。

文坛灵不抿,剑气吐光芒。

(0)

金瓜茄

不是东陵种,篱间别弄辉。

冰纨澄夏簟,黄绢剪秋衣。

承露鹅儿嫩,迎风杏子肥。

依稀明月下,疑自凤池归。

(0)

鼓山八咏

海门清泬寥,轻棹欲杭之。

月映鳌头落,流分燕尾支。

回帆挝听鼓,潜壑客探骊。

宵静波心迥,舟摇嶂势驰。

村光遥望渺,归思度湾迟。

唱罢金鸡晓,伊人水一涯。

(0)

金鸡晓霞

沟分红黑两条齐,过客惊看眼欲迷。

澚岛湾环三十六,晓占佳气在金鸡。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