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寓 居 有 怀 宋 /寇 准 疏 林 频 落 叶 ,孤 僻 继 离 骚 。独 坐 闻 鸿 远 ,闲 吟 见 月 高 。梦 回 更 自 永 ,思 苦 夜 何 劳 。寂 寂 西 郊 内 ,披 衣 听 海 涛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独坐(dú zuò)的意思:独自坐着,不与他人交往。
更自(gēng zì)的意思:更加自由自在、更加放松自在。
孤僻(gū pì)的意思:指人性格孤独、不合群,不善于与他人交往。
海涛(hǎi tāo)的意思:指波涛汹涌的大海,也用来比喻声势浩大、气势磅礴的景象或人物。
何劳(hé láo)的意思:表示不必费力、无需劳累,也可用于委婉地表示不必为他人操心或劳心。
寂寂(jì jì)的意思:寂寞、冷清
郊内(jiāo nèi)的意思:指城市周围的郊区或城市内部的某个区域。
离骚(lí sāo)的意思:指离散、离别之愁。
落叶(luò yè)的意思:比喻离开家乡或离开原处后,最终回到自己的家乡或原处。
梦回(mèng huí)的意思:指梦境中回到过去,回忆往事。
披衣(pī yī)的意思:穿上衣服
疏林(shū lín)的意思:指稀疏的树林,也比喻人际关系疏远、交往少。
闲吟(xián yín)的意思:指闲暇时吟咏诗词或欣赏音乐的休闲活动。
- 注释
- 疏林:稀疏的树林。
频落叶:不断落下。
孤僻:孤寂。
继离骚:延续着屈原的忧伤(《离骚》是屈原的作品,这里借代忧郁的情感)。
独坐:独自坐着。
闻鸿远:聆听远处雁鸣。
闲吟:悠闲吟诵。
见月高: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梦回:梦境中醒来。
更自永:更加漫长。
思苦:思念之苦。
夜何劳:夜晚显得无谓。
寂寂:寂静。
西郊:西郊之地。
披衣:披着衣服。
听海涛:倾听大海的涛声。
- 翻译
- 稀疏的树林中叶子不断落下,孤寂的气息延续着屈原的忧伤。
独自坐着聆听远处雁鸣,悠闲吟诵中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梦境中醒来更加漫长,思念之苦让夜晚显得无谓。
寂静的西郊之内,我披着衣服倾听大海的涛声。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的《寓居有怀》,描绘了诗人寓居他乡时的孤独心境。首联“疏林频落叶,孤僻继离骚”以秋日疏林落叶的景象,暗示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同时借屈原的《离骚》表达自己的孤傲和不凡情怀。颔联“独坐闻鸿远,闲吟见月高”通过描绘自己独自听远处鸿雁叫声和欣赏高悬明月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静谧的氛围。
颈联“梦回更自永,思苦夜何劳”写诗人夜晚梦醒后,思念之情更加深沉,即使夜深人静也难以排遣内心的苦楚。尾联“寂寂西郊内,披衣听海涛”则直接描绘出诗人寓居之地的寂静,披衣而起,倾听远方海涛声,表达了对故乡或远方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寓居他乡的孤寂生活和深沉的思乡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开先寺漱玉亭
未游漱玉亭,先诵东坡诗。
手持芙蕖跳下清泠中,疑非谪仙不能为此词。
后翁三十年,我亦游于斯。
飞桥已堙没,故迹多推移。
空馀高岩与深谷,落日惨淡松风吹。
白龙依旧出青峡,散沫下作清涟漪。
古来陵谷会迁变,况乃景物资人为。
云间滟滟吐寒月,清光不减翁当时。
相望一世发孤笑,坐使万古生长悲。
诸刹皆以石渠道水有至十馀里者感之赋诗
庐阜秀江南,凝结尽云母。
泉源乃云腴,甘冽固其所。
悬为瀑布垂,蹙作龙鸾舞。
交流涧谷中,厥味皆钟乳。
僧坊有能事,致远劳汲取。
凿石为通渠,计里不计步。
回环绕山麓,高下映檐庑。
蜿蜿虹腰转,溜溜螭头吐。
沛然饮濯馀,灌溉及园圃。
谁将创物智,作此济众祖。
暂劳逸则永,心一力乃举。
岂惟小物然,万事尽如许。
吾道何其衰,寤寐慨思古。
食蟹
秋风萧萧芦苇苍,野岸郭索纷成行。
持矛被甲正雄健,意气正欲行无旁。
朝魁执穗似有礼,拥剑敌虎何其强。
野人篝火夜采拨,束缚赴鼎如驱羊。
樽前风味若无敌,芼以橙橘尤芬芳。
流膏斫雪快一饱,咀嚼海错皆寻常。
丹枫夜落吴天霜,䆉稏欲熟千畦黄。
梁溪白蟹正可钓,雏鸡浊酒肥且香。
先生归去营口腹,老饕未许他人当。
家山渐近意渐适,思归岂独鲈鱼乡。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