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水竹梅烛韵·其二》
《和水竹梅烛韵·其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谁将花烛聘东风,与海棠时恨不同

已不求真会合何妨一白对千红。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海棠(hǎi táng)的意思:指美丽而短暂的事物或景象。

何妨(hé fáng)的意思:没有必要担心或阻止,表示无妨。

会合(huì hé)的意思:指人们相聚在一起,共同会面。

已不(yǐ bù)的意思:已经不再,已经不是

注释
聘:求婚,这里指借东风之力吹开花朵。
东风:春风,象征美好的希望或力量。
海棠:一种春季开花的植物,常用来象征美丽和爱情。
恨:遗憾,此处可能指与美好事物不能相遇的遗憾。
真会合:真正的相会,指实际的结合或心灵的契合。
何妨:不妨,表示即使如此也无妨,有一种豁达的态度。
一白:独自的白色,可能象征纯洁或孤独。
千红: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丰富。
翻译
谁会用花烛向东风求婚,与盛开的海棠花相比,却感到遗憾不同。
心意不再追求真实的相会,又何妨在百花中独白以衬托万紫千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和水竹梅烛韵(其二)》。从这短短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及其对自然景物的情趣。

"谁将花烛聘东风"一句,以问询的口吻引出全诗的主旨,似乎在探讨是谁让春天的花朵与东风产生了某种联系。这里的“花烛”指的是春天开放的花朵,而“聘东风”则表达了一种召唤或邀请之意,暗示着诗人对于春日里自然界动态的观察和感受。

"与海棠时恨不同"一句,则是将当前的情景与过去某个特定的情感比较。"海棠"是一种生长在海边的植物,而“时恨”则指的是随时间流逝而产生的怨恨或不满。这两者的区别,可能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不同情境和情感的体验。

"意已不求真会合"一句,表达了一种放弃追求事物本质统一的态度。这里的“意”指的是个人愿望或期许,而“不求真会合”则意味着诗人对于某些理想或目标已经不再执着,不再强求它们必须达到完美的统一。

最后,“何妨一白对千红”则是一种豁达的情感流露。在这里,“何妨”表达了一种无所谓的心态,"一白对千红"则形象地描绘了白色与红色的对比,或许是指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单纯事物时的平静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追求内在宁静的心灵状态。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杂咏十首·其一

仕困风波归可乐,生如疣赘死何悲。

极知此手终无巧,那得随人尽作痴。

(0)

寺居睡觉二首·其二

心地安平晓梦长,忽闻鱼鼓动修廊。

披衣起坐清羸甚,想像云堂缹粥香。

(0)

军中杂歌八首·其一

三受降城无壅城,贼来杀尽始还营。

漠南漠北静如扫,清夜不闻胡马声。

(0)

出游遇雨而返二首·其二

荒山前头野水边,东行西行不自怜。

天公岂亦哀老子,风雨留教终日眠。

(0)

东冈樱桃已过殊不知

病著寒侵怕出门,萧萧烟雨暗江村。

一樽阙与梅花别,过尽樱桃不足言。

(0)

日暮

朴学无关道废兴,更堪衰与病相乘。

眼看白日西南去,绳系胶黏总不能。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