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水竹梅烛韵·其二》全文
- 注释
- 聘:求婚,这里指借东风之力吹开花朵。
东风:春风,象征美好的希望或力量。
海棠:一种春季开花的植物,常用来象征美丽和爱情。
恨:遗憾,此处可能指与美好事物不能相遇的遗憾。
真会合:真正的相会,指实际的结合或心灵的契合。
何妨:不妨,表示即使如此也无妨,有一种豁达的态度。
一白:独自的白色,可能象征纯洁或孤独。
千红: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丰富。
- 翻译
- 谁会用花烛向东风求婚,与盛开的海棠花相比,却感到遗憾不同。
心意不再追求真实的相会,又何妨在百花中独白以衬托万紫千红。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和水竹梅烛韵(其二)》。从这短短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及其对自然景物的情趣。
"谁将花烛聘东风"一句,以问询的口吻引出全诗的主旨,似乎在探讨是谁让春天的花朵与东风产生了某种联系。这里的“花烛”指的是春天开放的花朵,而“聘东风”则表达了一种召唤或邀请之意,暗示着诗人对于春日里自然界动态的观察和感受。
"与海棠时恨不同"一句,则是将当前的情景与过去某个特定的情感比较。"海棠"是一种生长在海边的植物,而“时恨”则指的是随时间流逝而产生的怨恨或不满。这两者的区别,可能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不同情境和情感的体验。
"意已不求真会合"一句,表达了一种放弃追求事物本质统一的态度。这里的“意”指的是个人愿望或期许,而“不求真会合”则意味着诗人对于某些理想或目标已经不再执着,不再强求它们必须达到完美的统一。
最后,“何妨一白对千红”则是一种豁达的情感流露。在这里,“何妨”表达了一种无所谓的心态,"一白对千红"则形象地描绘了白色与红色的对比,或许是指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单纯事物时的平静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追求内在宁静的心灵状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