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郡斋梅花》
《郡斋梅花》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月朵千痕雪半梢,便无雪月飘萧

不应腊尾春头里,两岁风光一并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ùnzhāiméihuā
sòng / yángwàn

yuèduǒqiānhénxuěbànshāo便biànxuěyuègèngpiāoxiāo

yìngwěichūntóuliǎngsuìfēngguāngbìngráo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春头(chūn tóu)的意思:指春天的开始,春天的象征。

风光(fēng guāng)的意思:指美丽的景色或者优美的环境。也指某人在社会上享有的声望和地位。

腊尾(là wěi)的意思:指年底,特别是年底的时候。

飘萧(p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吹树叶落下的声音,也用来形容寒冷的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头里(tóu lǐ)的意思:指最前面或最高处。

雪月(xuě yuè)的意思:雪月是一个由雪和月组成的词语,表示冷和美丽。它常用来形容冷酷美丽的女子、寒冷的气候或冷漠的心情。

一并(yī bìng)的意思:一起;一同

月朵(yuè duǒ)的意思:形容月亮的光辉明亮而美丽。

注释
月朵:明亮的月光。
千痕:无数的痕迹。
雪半梢:枝头上的雪。
飘萧:凄清、冷落。
不应:不应当。
腊尾:农历十二月的末尾。
春头:春天的开始。
两岁:两个季节。
风光:景色。
一并饶:一起丰富。
翻译
月光洒在枝头,留下千片雪花痕迹,即使没有雪和月,景色也显得凄清。
这景象不应该出现在腊月尾或春天开头,因为这两个季节的风光加起来都显得格外丰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的图景,通过对梅花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机与美丽的赞赏。"月朵千痕雪半梢"一句,运用了形象鲜明的比喻,将梅花比作月亮中的斑点,用以描绘其清冷脱俗之美,同时也暗示了冬天渐渐消退的气息。"便无雪月更飘萧"则是说如果连这般洁净的梅花都已经出现,那么就不需要再期待更多的雪和月亮了,隐含着对现实所给予美景的满足与珍惜。

接下来的两句"不应腊尾春头里,两岁风光一并饶"则是说在这个季节交替之时,不必等待春天的正式到来,因为现在已经有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两岁"指的是冬与春的交接期,"风光一并饶"则表明在这一时间里,自然界所展现出的美丽景致是并存且丰富的。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清新脱俗,通过对梅花的独特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力与季节更迭的感慨,是一首典型的咏春诗。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野步

原野宜秋步,支筇日欲斜。

断桥时立鸟,疏草露行蛇。

细雨沾梨叶,微风过稻花。

坡西又吹笛,烟火两三家。

(0)

秋日宿楚江西寺

沧浪生计任西东,人向萧园寄断蓬。

灯影半轩无梦寐,雨声长夜在梧桐。

閒僧正笑吟髭白,故国那堪水树红。

志业未知谁念我,明朝江上苇花风。

(0)

春贴子皇帝阁六首·其一

和气生金殿,微风转画旗。

年年好春色,先是帝家知。

(0)

清平乐.和石次仲

断云漏雨。依约西山暮。风定樯高须小住。

不忍带将春去。此行抑有求欤。青衣拟问平都。

万里一钩新月,相忘常在江湖。

(0)

和浙宪同诸公游梅园·其一

梓里德星聚,宝马如云屯。

扬鞭东城去,趁此梅正繁。

林烟引轻素,晻暧连遥村。

须臾日色高,客情舒宴温。

露晞润玉瀣,雪粲融朝暾。

千林秀松竹,万点铺兰荪。

开落犯春早,尘埃迷昼昏。

埋没颜色好,孤负眉宇轩。

疏野空自适,何人共清尊。

诸公尽豪隽,逸饮如鲸吞。

对花相慰藉,悲欢俱勿论。

吹嘘赖椽笔,欲谢终忘言。

(0)

挽王漕稚川·其二

昆玉皆龙凤,唯公最白眉。

乡邦好人物,翰墨妙词诗。

南浦言犹在,西山梦可疑。

我归公已逝,霰泪不胜悲。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