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渔隐老,家在绩溪东。
烂却沙头月,谁参到此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于苕溪的老者,其家位于绩溪之东。通过“苦学多前辈,评诗出此翁”一句,可以感受到这位老者的学问渊博和文学造诣深厚。他与孔子生年相近,传承的是文公(孔子的学生孔伋)之道。这不仅展示了他的学术根基,也反映出了他对古圣先贤的尊崇。
“烂却沙头月”一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沙头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远离尘嚣的宁静之所,而“烂却”则传达出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意境。最后,“谁参到此中”表达了对这位老者高洁品格和深邃学问的一种敬仰,也许是在询问,在这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环境中,是否还有能够理解和分享其诗思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隐者的生平及学术地位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那种超然物外、文采飞扬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时代的沧桑感和个人命运的无常感,是一首蕴含深意、情致理切的诗作。
餐霞卧旧壑,散发谢远游。
山蝉号枯桑,始复知天秋。
朔雁别海裔,越燕辞江楼。
飒飒风卷沙,茫茫雾萦洲。
黄云结暮色,白水扬寒流。
恻怆心自悲,潺湲泪难收。
蘅兰方萧瑟,长叹令人愁。
由来自是烟霞客,早已闻名诗酒间。
天阙因将贺表到,家乡新著赐衣还。
常吟卷里新酬句,自话湖中旧住山。
吴越主人偏爱重,多应不肯放君闲。
胡马崩腾满阡陌,都人避乱唯空宅。
宅边青桑垂宛宛,野蚕食叶还成茧。
黄雀衔草入燕窠,啧啧啾啾白日晚。
去时禾黍埋地中,饥兵掘土翻重重。
鸱枭养子庭树上,曲墙空屋多旋风。
乱定几人还本土,唯有官家重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