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残香(cán xiāng)的意思:指已经过去的事物或人的余香,比喻已经离去但仍有所留下的美好或影响。
车书(chē shū)的意思:指行驶的车辆上写的字,比喻言辞直截了当,直抒胸臆。
官兴(guān xīng)的意思:指官员得势或官职显赫。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寒声(hán shēng)的意思:形容声音凄凉、冷冽。
候人(hòu rén)的意思:等候别人的到来。
江月(jiāng yuè)的意思:指江河上的月亮,比喻美好的景色或情景。
泮宫(pàn gōng)的意思:指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也用来比喻非常庄严肃穆的场所。
起鼓(qǐ gǔ)的意思:指人物或事物开始兴奋、活跃起来。
三通(sān tòng)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联络、联系。
社风(shè fēng)的意思:指一个社会或组织的风气、作风或文化风格。
税冕(shuì miǎn)的意思:指官吏的衔职和俸禄。
同处(tóng chǔ)的意思:同一时期、同一地方或同一社会环境中生活或工作。
休官(xiū guān)的意思:指官员休息或离职,不再担任官职。
竹屋(zhú wū)的意思:竹屋是指用竹子搭建的房屋,比喻简陋、贫穷的住所。
坐客(zuò kè)的意思:指宾主相对,主人招待客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学者张孝祥在泮宫主持释奠仪式的场景。泮宫,古代学宫的别称,此处指举行祭祀先圣先师的场所。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仪式的庄重与肃穆。
首联“又领诸儒款泮宫,车书同处礼应同”点明了诗人再次主持释奠仪式,与诸儒一同参与,强调了儒家礼仪的统一性与重要性。颔联“柏庭老影留江月,竹屋寒声作社风”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柏树的老影与江边的月光交织,竹屋的寒声与社风相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颈联“坐客语残香一穗,候人催起鼓三通”描绘了仪式进行中的细节,坐客们在香烟缭绕中交谈,时间仿佛凝固;而远处,鼓声三通,标志着仪式即将开始或结束,增添了仪式感。尾联“归来税冕仍分肉,更觉休官兴未穷”则展示了仪式后的场景,诗人卸下官服,与众人分享祭肉,显示出内心的满足与对官职的淡泊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儒家文化精神的深深认同与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宋代释奠仪式的庄重与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与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